第A05版:热点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广告
郑州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达到100位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州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达到100位
捐献者人数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和省辖市之首
本报曾两次协助寻找捐献者,帮助一名17岁白血病少年寻得“生命种子”
王展捐献造血干细胞 资料图片

捐献者人数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和省辖市之首

本报曾两次协助寻找捐献者,帮助一名17岁白血病少年寻得“生命种子”

资料图片

昨日上午,随着28岁的郑州市民宋彦在河南省肿瘤医院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郑州市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人数达到100位。

至此,郑州成为全国首个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数量达百位的城市,捐献者人数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和省辖市之首。

从第一位捐献者刘新伟到第100位捐献者宋彦,8年多来,郑州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走在了全国前列。

截至目前,全市共采集血样30959份,占全省血样采集数的40%以上。

晚报记者 邢进/文 王梓/图

谁是第100位成功捐献者?

28岁的宋彦在中牟县人民医院工作,2005年4月29日,她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者。

2011年8月11日经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资料库检索,宋彦的白细胞表面抗原(HLA)分型资料与中国科学院天津血液病医院一名12岁的小患者相吻合。

经高分辨检测和全面体检, 宋彦完全符合捐献造血干细胞条件。

2011年12月10日,宋彦住进河南省肿瘤医院开始捐献前的各项准备工作,14日,她在这家医院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郑州市第100位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

宋彦是一位妻子,一个母亲,对于成为第100位捐献者,她觉得这是个偶然,“我只是碰巧遇到了这个数字而已,其他的捐献者同样伟大,作为一个母亲,我只是做了面对孩子该做的事情而已。”

社会反响

市委、市政府发贺信

昨日下午,“郑州市庆祝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实现100位”庆典活动在河南省肿瘤医院举行。

活动现场,由爱心志愿者联合郑州市红十字会共同筹办的“志愿者基金”也正式启动,郑州市善行传媒有限公司向“志愿者基金”捐赠1万元,支持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

在郑州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实现100例之际,郑州市委、市政府向郑州市红十字会发来贺信。

贺信中写道,捐献造血干细胞是红十字会开展救助工作的延伸,是人道、博爱、奉献精神的具体体现。

红十字事业是造福广大民众、推动社会和谐的崇高事业,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地重视、支持其健康发展。

在庆典活动现场,省市红十字会对第100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宋彦进行了表彰,并颁发奖状和证书。

呼吁更多人积极加入造血干细胞志愿者行列

郑州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张春香说,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人群,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工人、农民、大学生,也有商人、医务工作者和公务员。

面对血液病患者渴望生命的期盼眼神,他们纷纷加入志愿者队伍,为了挽救素不相识患者的生命,他们毅然伸出手臂——捐献“生命种子”。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白血病患者超过400余万,每年新增白血病患者4万余人。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拯救白血病等血液病患者生命的唯一有效手段。

郑州市红十字会发出倡议:呼吁社会各界群众积极加入到造血干细胞志愿者的行列中来,使更多的血液病患者得到救助。

媒体助力

本报首度协助寻人,志愿者高分辨配型未吻合

回顾郑州市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和本报的相关报道,胡文宇和王展是两个绕不过去的名字。

2004年12月初,本报协助中国造血干细胞资料库河南省分库寻找志愿者胡光宇,并最终在北京找到其本人。

当年12月1日,我省分库接到中国造血干细胞资料库通知,我省政法干部学校志愿者胡光宇的HLA分型与外省一名1岁的“重型地中海贫血病”患者初配成功。

由于当时胡光宇已经毕业,河南省分库的工作人员费尽周折也无法与他取得联系。

本报协助省分库,对此事件进行连续报道,最终在胡光宇同学们的协助下,在北京找到了正在此地找工作的胡光宇。

当年12月9日,胡光宇义无反顾地返回郑州,抽取5毫升血样,进一步做高分辨配型。

虽然最终高分辨配型结果并不吻合,但胡光宇的高尚行为却得到了公众的一致赞扬。

寻找王展,终救17岁白血病少年一命

2007年12月18日,中国造血干细胞资料库河南省分库郑州工作者顾国荣请求本报协助寻找一位名叫王展的志愿者。

这名志愿者的白细胞表面抗原(HLA)高分辨配型与一名江苏的17岁白血病患者杭恒宇完全吻合,但河南省分库工作人员却始终联系不上王展。

了解到这名少年已做好了移植准备后,本报拿出大版篇幅,连续数日刊发寻找王展的报道。

2007年12月21日,王展终于看到了本报的寻人报道,第一时间与河南省分库取得了联系。2008年1月28日,王展在河南省肿瘤医院捐献造血干细胞。

省分库郑州工作站负责人顾国荣和本报两名记者一起,护送这份宝贵的“生命种子”进京。

由于当日郑州大雪,且王展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时间比预计时间要长。

为了赶上火车,本报联系了110和郑州火车站,用警车直接将造血干细胞通过绿色通道送到站台。

当晚8时许,王展的造血干细胞抵达北京。

在北京道培医院经过术前的一系列准备和检测之后,1月29日零时许,来自河南的“生命种子”缓缓输进杭恒宇的体内。

移植了王展造血干细胞的杭恒宇,术后恢复非常理想,他于当年4月初出院。

2008年10月13日,途经郑州的杭恒宇之母丁文,还专程赶到郑州市红十字会,到中国造血干细胞资料库河南省分库郑州工作站,感谢当时送“生命种子”进京的负责人顾国荣以及在寻找王展过程中进行了大力协助的本报。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