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版:年度盘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肃清垃圾短信
立法、自律不可缺一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收集贩卖个人信息、售房内容吹嘘夸大
肃清垃圾短信
立法、自律不可缺一
垃圾短信缺乏监管,应及早遏止

肃清垃圾短信

立法、自律不可缺一

记者发现,市民们一方面要忍受每天10余条垃圾短信的骚扰,一方面则在疑惑自己的号码如何被泄露出去。相关部门究竟该采取怎样的举措,才能还老百姓一个安全、清净的通信空间?

晚报记者 王亚平

垃圾短信漫天飞,是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从当前现状看,无论从立法还是技术上,都不足以根除垃圾短信频发这一现象,究其背后原因,则是运营商、广告主、信息贩卖者等多个主体社会责任感的缺失。比如,运营商在收取服务费用的同时,就有保护用户的信息安全与隐私的义务,而垃圾短信都必须通过运营商提供的短信网络平台这一环节,才能最终到达手机终端用户。

在房地产营销短信中,不乏夸大吹嘘之词,对行情了解不够深入的消费者又往往凭借信息内容进行决断,难免上当受骗。曾有消费者以发送垃圾短信侵权为由将某国内知名房企送上法庭。

由此可见,通过技术和立法来治理垃圾短信的问题固然重要,除此之外,更需要相关部门把维护用户的利益放在首位,肩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感,行为自律,保障大家的信息安全。

晚报记者 王亚平/文

慎重/图

个人信息泄露,集结成庞大的资源被售卖

“今年开始,有许多房产公司的推销员打我电话,问我要不要投资商铺,要不要购置一套房子。”有网友发帖表示,“我有时候问那些人,我们的号码属于个人隐私,你们是怎么知道的。有的说从别的客户那里拿的,有的说上面领导发下来的,有的说这只是工作,我们也不清楚,更不可思议的是湖南、福建的号码发房地产卖房短信来。”

市民刘女士有些不耐烦地说,“现在每天,我不仅能接收到房地产销售、学习班培训等短信,还会有股票、黄金等理财公司致电询问。”

为了能够对兜售房子的短信进行了解,记者在网络上搜索“郑州 短信群发”,跳出数十个网页,随后记者以房地产公司工作人员的名义致电一家可以下载短信群发软件的机构。

该机构工作人员表示,“可以先下载我们的软件,用支付宝就可以充值,1000条起发,每条约5分钱。”

“目前,我这里没有太多的资源,不知道发给谁,怎么办?”记者询问道。

“没关系,我们公司有上百万条客户资源,能够满足宣传的效果。”该工作人员介绍说,“客户相对精准,现在很多行业都用我们的软件进行宣传,你们平时收到的短信基本都是在我们这里做,显示都会是外地或者固定电话号码。”

那么,客户资源从何而来?

“有我们积累的,也有包括花钱买的,还有合作商提供的。”该工作人员表示。

其实,类似个人信息和手机号码外泄的事情早有报道。一些市民在外出办事时,如今都要实名登记信息,比如去楼盘看房、银行办理业务、去宾馆住宿、办理相关卡片、入VIP会等,这就让一些人有机可乘,难以杜绝这些信息被售卖给第三方,从而集结成庞大的资源库。

受利润驱动,不立法,垃圾短信难以根除

有不愿具名的专家表示,目前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垃圾短信产业链:搜集倒卖用户信息、编写群发广告信息、研制购买短信群发设备及软件,最终通过通信端口发送。

虽然大多数手机用户对垃圾短信感到无奈,但是即便只看一眼就马上删除,那些垃圾短信的“广告”效果就已经达到了。

在利润的驱动下,垃圾短信业务就越来越庞大,而最终手机用户,则成为这一产业链的受害者。

这些垃圾短信能不能整治或者根除?

河南移动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还正在治理,只要是未经用户同意就发送,用户又不想接收的都可以视为垃圾短信,现在一般收到的多是其他运营商的信息。”

随后,记者致电中国移动客服10086,其客服人员表示,“我们目前无法从源头上遏制,只能是客户收到垃圾短信后进行举报,将垃圾短信发送者的号码置于垃圾短信内容前面,并用星号隔开,然后转发至10086999,随后中国移动会向用户回复一条短信,表示已收到举报的不良信息,会做出相应处理。”

对于这样的现象,联通客服工作人员表示,“可以通过发送pbyw到10655132申请屏蔽联通在信业务的功能。屏蔽所有联通在信业务后,将无法接收所有短信,含106开头的所有信息和公益信息(如:1230、10010等下发的短信提示)。”

而如果这样操作,一些有益的生活信息也会被“挡在门外”。

且单凭手机用户个人通过以上方式进行屏蔽,恐怕并不能阻隔垃圾短信的猖狂生存之路。还需要相应的部门进行监管,强制性要求运营商阻隔群发广告短信。

用户的通信自由和隐私应受到保护,但一次发送几万条甚至几十万、几百万条的信息,就属于非个人信息,监管部门应规定将这类信息交送审查通过后,才可实名发布。

除了监管得力,当前治理垃圾短信以及对其内容进行核实,则需要明确立法和严格执法,才能实现有效治理。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符启林曾建议,“比如在广告法中进一步明确对广告的定义、类广告信息的发布、散布垃圾信息的认定等问题的规定,增加垃圾短信惩治内容;在个人隐私保护法中进一步明确公民在电信服务中应享有的权利;对于一些严重侵害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与隐私权,并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有必要通过刑法来惩处。”

发达国家,用严格执法和先进技术遏制垃圾短信的泛滥

对付垃圾短信,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策略。

比如,英国政府专门立法,将兜售产品的垃圾短信视为一种犯罪行为,按照这些法规,商业公司在使用个人信息,比如说像电子邮件地址或者手机号码之前必须要得到允许,一旦违规散播在地方法庭最高可能被罚款5000英镑,也就是合人民币5万元。在有陪审团出席的情况下,罚款额度可能是没有限制的。

此外,英国还设立了一些机构,比如说电话信息服务标准监察委员会,最高通话费监管委员会等,专门对利用手机信息进行非法活动的公司和个人进行监控,在一个名叫“投诉”的网站上人们可以对散播垃圾短信的公司和个人进行举报,而网站也会定期对垃圾短信按照危害程度进行列表,来警告人们不要上当受骗。

日本移动通信运营商则花费巨资引进新技术和新设备,为了就是减少垃圾短信的数量。比如日本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DoCoMo公司,曾经动用270亿日元资金,DoCoMo公司的手机用户从2004年就开始可以自动屏蔽那些一天内发送量超过200次的短信,用户还可以采用自行在手机上设定短信地址的技术从而发信人无法按照电话号码向手机发送短信,手机还可以拒收短信并且会限制手机每日发送短信的数量。

此外,日本政府也通过立法加强对手机短信的管理,政府主管部门还成立了垃圾邮件应对方法研究会,经常向手机用户公布防止垃圾短信的技术和方法。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