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热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仅一个月,为白血病学子募集20万救命款
买了一包口香糖
钱包忘到柜台上了
他,杀害妻子潜逃13年
民警在日喀则找到他
须水发现晚清二品大员孙钦昂故居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须水发现晚清二品大员孙钦昂故居
1883年大修过的房子,现在还住着人
孙家曾经“父子双翰林、一门三进士”
孙家的后人还受到毛主席的接见
房子二层阁楼的布局。
这座藏在孙家庄的老宅历史悠久。
文化路店:61005777 经七路店:63615777 东明路店:66353377 请来管城区东明路与商城路巴奴火锅东明路店4楼营销企划部领取礼品。 见报后一周内领奖有效 谢谢读者胡女士向晚报提供新闻线索,她获得了价值144元的礼品。

1883年大修过的房子,现在还住着人

孙家曾经“父子双翰林、一门三进士”

孙家的后人还受到毛主席的接见

大清道光年间,在须水镇孙庄村,提起孙钦昂,几乎没有人不认识他的。

孙钦昂当时不但是须水镇的骄傲,而且还是荥阳的骄傲。

据考证:从清道光五年(1825年)至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孙氏家族中先后有二十余人荣任清廷学政、道台、郎中、知府、知州、知县等官职,有七人受皇封,被乡邻誉为“父子双翰林、一门三进士”,孙钦昂是这个家族中威望和官职最高的人。

昨日,文物考古人员在须水村两座160年前的古建筑中,发现了孙钦昂题写的建房记录,确认其中一栋古瓦屋建筑,就是清代二品老翰林孙钦昂的故居。

晚报首席记者 徐富盈/文 晚报记者 廖谦/图

屋顶发现先人留下的笔迹

昨日上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普查小组负责人汪松枝告诉我:“西流湖办事处的孙庄村,有两栋古宅,建于清代。以前一直相传是清代大员孙钦昂的旧居,却没有相应的佐证。前天,这个旧宅的主人说,在其中一个古宅内,发现了孙钦昂亲自题写的建房记录,可以确认他的故居。”

昨日10点,我来到了孙庄村的古民居内。这是栋二层的起脊瓦屋,门朝北,有一个大院。女房主张艳君热情地把我们让到这栋老屋内。

“这就是中国古代明三暗五建筑,外看三间,内部是五间。全木架结构,房倒屋不塌。”女主人带着大家四处参观,还看了这栋老宅里存放的160年前的条几和橱柜。

“这一间房,是当年孙钦昂的伯父的房子,孙钦昂自己的房,是西侧那一栋。”张艳君说。

听说记者来了,58岁的孙国俊也来了,他就是孙钦昂直系后代,孙钦昂应是他的高祖。他领着我们,查看刚发现的孙钦昂的手迹。

在屋顶的柱子一侧,强光照射下,隐约看到一行字“大清光绪玖年三月上旬纯和堂主人孙钦昂修”。孙国俊说,那一年应是1883年,孙钦昂对该屋重修,他应该是住在这里的。

孙氏家族卖豆腐起家

孙国俊说,孙氏家族的兴旺,还要从卖豆腐开始。

“孙庄的孙氏家族,于748年从须水西与荥阳交界处的孙坡村迁到此地,该村原来叫梁陈庄,庄边多荒田,孙家人迁来后在此垦荒。”

孙氏家族中最早进入仕途的人叫孙树之,他幼时家贫,靠兄长卖豆腐供他读书。孙树之深知兄长劳苦不易,勤学发奋,于道光乙酉年(1825年)获拔贡衔,在山东禹城、菏泽县任县知事。

孙树之长子就是孙钦昂,于道光己酉年(1849年)获拔贡,又于咸丰五年(1855年)中举,次年进士及第,钦点翰林院编修,后多年在福建做官,官居二品。他的事迹在福建厦门地方志、荥阳地方志均有记载。孙树之四子孙钦晃因发奋学习,亦中进士,同治六年(1867年)任刑部主事。

孙钦昂之子孙综源,光绪十一年(1885年)进士及第,被钦点翰林。因其父是翰林,为区别父子翰林,人们故将孙钦昂称之为“老翰林”,孙综源称之为“少翰林”,誉为“父子双翰林”;加上孙钦晃也是进士出身,故称孙氏“一门三进士”。

提起孙家的历史,孙国俊感慨地说“这栋房子虽不知何时建,但大修在1883年,那时,孙家已经成了村里的大旺族,该村之后就叫孙庄了。”

文物部门开始保护古宅

孙国俊介绍,孙钦昂的孙子叫孙炳营(音),是民国时期与杨振宁同一时期派出去的留学生,新中国成立后也是第一批回国报效祖国的留学生,还受到毛泽东的接见,他之后一直研究西方历史文化。孙家子弟多潜心治学,建树多多,其中有专家、教授、博士数人。

文字记载,孙氏家族政绩卓著,当年光绪皇帝钦批官银六万四千两,历时四年,在该村占地18亩建造碑林,因其规模宏大,当地百姓称之为“大碑楼”,但在“文化大革命”中销毁殆尽。

“现在仅存这两座古宅了,有人多次提醒让我们拆了建成高楼,但是,我们考虑着它是古物,也是孙家历史的见证,想请文物部门帮助加以保护。”孙国俊说。

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汪松枝介绍,郑州郊区保存下来的古建筑已经越来越稀少了:“孙家这两栋古建筑,本身就非常有价值。孙钦昂是一位历史名人,在郑州名人录中,也是为数不多的重要人物。古建筑又是名人故居,近几十年还是第一次遇到,文物部门将和办事处、村委会一起,保护这一重要文物古迹。”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