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语文得高分 综合与知识迁移能力不可少 省实验中学教学一线秦老师 主讲人: 备战中高考之 中考语文 随着中招考试的日益临近,许多同学认为,语文学科靠的是平时积累,复习没有明显提高。省实验中学多年从事一线语文教学的秦老师认为,语文学科同其他学科一样,有自身的知识系统和复习规律。复习中要紧扣《新课程标准》,抓基础知识,注重探究性训练,钻研历年试题,寻找共性技巧,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晚报记者 唐善普 名师秘诀 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紧扣课标,狠抓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密切联系生活,注重探究性训练;扩大阅读范围,加深文学底蕴; 钻研历年试题,寻找共性技巧。对各类知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梳理,分清主次各个击破。 综合复习 夯实基础知识、注重综合学习 中考命题一般是遵守教材大纲的,必须准确地把握中考语文考试的范围和内容,减少盲目性。认真梳理知识点,每天利用自习和晨读的时间做一些训练。对字词中的重难点尤其是成语类背诵、默写。今天的问题绝不拖到明天解决,今天写错的字明天一定要有检查,看看是否能正确书写。这两年来,郑州市的中考卷子已经进行了网上阅卷,对考生的卷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对工整的书写重视,以免丢分。 综合性学习方面,不要靠单纯的知识记忆。要侧重通过学习活动获得知识与能力的灵活运用,以及情感和价值的评价。 建议:注重课本基础知识,语音、汉字、词语的运用、病句的辨析与修改、文学常识、诗句的默写、名著、综合性学习。名著方面则需将课后“名著导读”的内容加以筛选,把握好重要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的性格。强调理解、注重表述。 阅读材料 剖析阅读规律、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复习中考的阅读时,选的材料要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与学生有关的热点,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学品位和审美情趣。 综合往年试题发现,中考的阅读材料全部选自课外,但考查的知识点和能力点都在课内。这就是对学生知识迁移及举一反三的能力的检验。复习中,在几次练习后,应做一个有针对性的小结,对部分试题进行深层挖掘,剖析试卷中有共性的问题。 建议:做题时要在文中找出你最欣赏的语句或词语,明白好在哪里?回答时要注意:从形式上看,是不是恰当地运用了修辞方法、表现手法,是不是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如果确实恰当运用了修辞方法,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句讲出这种修辞方法的好处。 从内容的角度看,是不是很有哲理,寓意深刻?是不是让人心灵受到震撼,或回味无穷?这样练习多了,就能很好把握做题技巧与规律,并可得高分。 古诗文 掌握赏析技巧、温故而知新 河南省近几年一直在倡导课内外对比性阅读,用课内所学知识武装自己,解决课外古文的理解分析,其难度一般是比较小的。古诗文考试的范围基本是《新课程标准》中“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中的名篇名句。明白诗词常常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的词语;对句子的考查则侧重于关键句子的句式和句意;对内容考查就与现代文基本相似。 建议:复习要理解记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尤其是平时默写时经常出错的字,更要时时“温故”,反复记忆。多作古诗文分析,从字、词、句到文学常识以至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都要找出要点,总结规律。古诗词的考查,重点落实在名句的理解与赏析,可以从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炼字炼句、抒情方式等不同角度入手。 作文 以“我”为圆心适应社会价值观 考场作文就是快速展示自己,备考时应注重速度的训练,并从字体、篇幅等细处着眼去适应考场作文的要求。 建议:从立意、材料等方面去适应社会的价值观。有利于形成以“我”为圆心,以“我们”的所见、所思、所为、所感为半径,抓住美好的生活细节,以小见大,描写快乐的时光,渲染一种令人积极向上的氛围,展示丰富的情感世界。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