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文明之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提升城市软实力,铸就发展“硬支撑”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提升城市软实力,铸就发展“硬支撑”

2011年12月20日,拥有5300年建城史、3600年建都史的郑州,迎来了发展史上一件注定要载入史册的盛事:从中央文明办全国文明城市表彰大会传来的消息,2011年,郑州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十年砥砺,铸就今日辉煌。自2000年郑州市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以来,已经过去11年。如今,郑州终于实现了“四城联创”的夙愿。“四城联创”是互为传承的和谐统一,又是互为激励的升华发扬——从2006年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2007年成功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到2011年成功创建成全国文明城市,郑州一路跋涉,一路辛劳,换来的是一路欢笑,一路繁华。

沧海桑田,方显英雄本色。11年来,正是因为有了历届郑州市委、市政府的细致谋划、周密部署、勤勉付出,基础设施完善、惠民措施实施、城市形象提升、市民素质提高才取得了今天有目共睹的成绩。仅在2010年,郑州便取得了“中国十大最佳投资环境城市”、“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全国最具安全感城市”、“中国最具海外影响力城市”等诸多桂冠,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大幅提升。

11年来,正是因为有了各级各部门的认真规划、过硬建设、辛勤工作,从城市框架拉伸拓展、道路交通贯通顺畅,到湖泊河流开挖疏浚、公园绿地新增扩建,再到积水道路改造升级、背街小巷面貌一新,以及学校医院全面覆盖、社区服务更趋完善,才有了今天城市“骨骼”强健的大气从容、“脉络”顺畅的泰然自若。旧城改造与保护并重,城市特色得以保持;以郑东新区为代表的新区建设成效卓越,城市实现了扩张、提速、拔节的多赢。

11年来,正是因为有了全市民众包括外来人员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城市环境逐渐改善,公共秩序更为井然;企业捐赠传播着“道德的血液”,志愿者特别是青少年志愿者传递着温暖又歌颂着向善,人与人之间互信满满又充满温情——生活栖息、途经旅游在此的民众都能感知并深有体会,这是一座干净整洁的城市、一座奋发向上的城市、一座温暖温情的城市、一座笃定未来的城市。

现如今的郑州,我们可以闲适地徜徉在公园河边、自在地漫步在街头社区,享受着更亲民便民的管理服务、融入更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这些,都得益于创文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吃水不忘打井人,所以,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成功之际,让我们对所有付出智慧与心血、付出辛劳与汗水的人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感谢。

感谢是为了铭记,更是为了传承。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获得对郑州而言,不仅仅是一纸简单的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不仅是又增添了一个耀眼的桂冠,更是对城市软实力的提升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和其他全国文明城市比起来,郑州有自己独特的城市特色,但毕竟还有着这样那样的瑕疵和不足;郑州城市软实力的提升又迈上了新的台阶,但其他城市仍在不断努力酝酿迎头赶上……所以,我们要珍惜11年创文取得的来之不易的成绩,一如既往地按照全国文明城市的标准,继续我们未竟的工作,延续我们刻苦的行动。

称号的获得不是终点,只是起点。特别是在加快建设郑州都市区、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的初期,我们更要将这份荣誉看成是责任,看成是鞭策。责任面前,不容半点松懈,鞭策在身,方能一往直前。以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下一阶段,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文化强市,促进郑州文化更高层面更深维度的大发展与大繁荣,尽早建成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核心区。

新的起点,要确立新目标,实现新提升。不管是加快建设郑州都市区、规划建设“六城十组团”,还是扩大招商引资、推进项目建设、实施民生工程,让我们持续以《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和省九次党代会相关精神为指导,将11年不变的创建热情,化为务求实干的切实行动。用更高水准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擦亮我们的城市,用更为人性的管理与服务发展改善民生,让民众素质提升伴随着幸福度的感知水涨船高,让城市文化内涵的深化和经济社会发展互为协调和促进。

十年磨一剑,今朝梦成真。从现在开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用自己的努力和行动,自觉维护“全国文明城市”这张城市名片:提升城市软实力,我们每个人都是参与者,都是受益者,更是提升者。“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在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过程中,立志于挑大梁、走前头的郑州,要积极创设一切条件提升城市软实力,更要善用城市软实力,使之能够铸就发展“硬支撑”;同时,经济社会发展的反哺,更能促进城市软实力不断提升,让民众更多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如此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郑州都市区,必能早日建成最佳投资环境城市、最佳创业环境城市、最佳人居环境城市、最佳旅游环境城市。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