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热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首届世界顺风车日”
路线定了
街头卖书10年,他在庙李办起免费书屋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街头卖书10年,他在庙李办起免费书屋
书院还是农民工子女的自习室
很多大学生、教授都是这里的志愿者
一名作家这样评价他:“纯粹是为了梦想而活,不管遇见怎样的困境,都不会向现实低头,不伪装,不放弃,坚持做原本的自己,走自己心中的路。”
恭喜提供新闻线索的网友“流梦倚香”获得晚报本周600元大奖
胡圣年在书屋内辅导孩子们。
文化路店:61005777 经七路店:63615777 东明路店:66353377 请来管城区东明路与商城路巴奴火锅东明路店4楼营销企划部领取礼品。 见报后一周内领奖有效 谢谢读者“流梦倚香”向晚报提供新闻线索,获得了价值600元的礼品。

书院还是农民工子女的自习室

很多大学生、教授都是这里的志愿者

一名作家这样评价他:“纯粹是为了梦想而活,不管遇见怎样的困境,都不会向现实低头,不伪装,不放弃,坚持做原本的自己,走自己心中的路。”

恭喜提供新闻线索的网友“流梦倚香”获得晚报本周600元大奖

96678

96678

“公益郑州人”

他们是一群普通人,他们的身影遍布郑州的各个角落。

他们身上的坚韧、善良和担当,让人们看到了人性中最美丽的光辉。

在即将走过的2011年,一些草根人物的人格力量一直温暖、影响着我们。

他们以自己的声音、行动和力量,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从而改变了一个家庭的命运,让一些人的生活有了变化。

年末岁终,让我们倾听他们的心声和对未来的思考。

您身边有这样可爱可敬的身影吗?发现他们,告诉我们。

屈原在《离骚》中说,“折若木以拂日兮”,意为折若木枝条打扫太阳上的灰尘,寓意着追求光明和真理。

昨天,网友“流梦倚香”在晚报QQ群中说了一件事儿:

喧嚣的庙李中街,挤挤的楼房之间,有一间陋室书屋就叫“若木书院”,这里成了蚁族和农民工子女的乐土。

书院的主人叫胡圣年,今年34岁。

为了让目标读者读上书、安心看书,他将自己的近4000册书籍一迁再迁,上演了一出现实版的“三迁”故事。晚报记者 汪永森/文 周甬/图

“蚁族没能力在茶庄消费,也不好意思去借书,这里看书更安心。”

——胡圣年

三次搬迁为方便蚁族借阅

老家在江苏的胡圣年1997年来到郑州,摆摊卖书成了他在郑州的重要生活内容。

卖书10年,胡圣年在农业路河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旁开起了眼镜店。

2010年年底,财专搬迁,胡圣年将眼镜店搬到庙李,他租了两间房子,将自己的3600本图书也安置了下来。

书籍安置好了,没有人上门来看有些浪费,他和妻子商议免费向在附近租房的人开放书屋。

庙李中街一间毫不起眼的民宅,“二楼配眼镜”几个字很小,三楼书屋没有招牌。

“胡圣年免费书屋”改名为“若木书院”。他希望蚁族和农民工孩子能到书屋来。

因书屋位置太偏僻,3月12日,郑州北茶城聚友茶庄向他免费提供放书的场地。

书放到茶庄最显眼的地方,看书和借书的人不少,却不是蚁族和农民工子女。

胡圣年借钱将书屋重新搬回庙李,他找到一处更大的地方,前来读书的人又多起来,他和妻子很高兴。

关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提供免费课后作业辅导,开展兴趣爱好培训都是书院的活动。——胡圣年

书屋变成了农民工子女自习室

每天下午4点后,若木书院就开始热闹起来,孩子们一批批涌到书架前。

5点是高峰期,6点有一批孩子去吃晚饭,接着又有一批孩子回到这里。

这个时候是胡圣年妻子忙碌的时候,她一边在书架上帮孩子寻找喜欢的书籍,一边安慰孩子们不要着急。

胡圣年喜欢这样的场景,房间里3张长桌子旁都坐满了孩子,他觉得这就是书院存在的价值。

他将一个破旧的本子拿来,翻开是一个个名字:刘杰、周瑾、陈东娜、梁忠刚……一页页地列下去。

这些是报名留下来自习的孩子,长桌子很快又成了孩子们写作业的地方,书院变成了农民工子女的自习室。

这里不是一个人打理的书屋,而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共同维护的书院。——胡圣年

书友把他卖出的书重新捐到书屋

胡圣年有一批支持者,他的很多书友,卖书时已认识,现在卖出去的书被书友们回捐到书院。

胡圣年说,他们因为书籍结缘,最终成了一辈子的朋友。

书架上的书被胡圣年用心地做了标注,“思郁捐书专柜”“何海建捐书专柜”的标牌都挂了上去。

书友同盟里,有不少作家和评论家,他们评价胡圣年为“痴书生”,鼓励他在城中村开办免费书院。

一名作家这样评价胡圣年:“他让我知道,这个时代还有这样的一类人,他们纯粹是为了梦想而活,不管遇见怎样的困境,都不会向现实低头,不伪装,不放弃,坚持做原本的自己,走自己心中的路。”

书院不是单纯的书屋,一些专家教授也会到这里给农民工子女讲课。——胡圣年

租房的大学生成了书屋志愿者

若木书院给租住在庙李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相聚的场所,加入到志愿者行列的大学生租房者越来越多。

24岁的郜蕾大学毕业后成了这里的美术老师,忙完公司的设计工作,她会趁着周末教授孩子们绘画技巧。

在庙李租房的聂转红,幼师毕业后常常跑来教授孩子们手工课和简笔画。

胡圣年小心地经营着这片净土,若木书院的所有收入及支出都要向会员公开,并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胡圣年关注流动人口的精神生活,改善了都市村庄的人文环境,促进了城乡和谐发展。”——志愿者

很高兴打工者能够在小书院里停留

对于自己的坚持,胡圣年说,老家的亲人并不是很赞成,但妻子很坚定地和他站在一起。

胡圣年的妻子李心星说,他们是因为喜欢读书,才相识并喜结良缘,她会一直理解和支持他。

胡圣年说,若木书院现拥有藏书4000余册,他要将其打造为集图书馆与教育场所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他很高兴租住在庙李的打工者能够在自己的小书院里停留,志愿者们也结合流动人口的需要,陆续开办起打工互助的讲座沙龙。

胡圣年说,自己的坚持,是希望在城中村中传递文明,开启民智。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