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12版:艺术名家贺岁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王秋人:空明净性 淡然无极
王秋人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王秋人:空明净性 淡然无极
沈园 2009年
淡然无极1 140cm×75cm 2008年
留园 2009年
淡然无极3 75cm×145cm

□库艺术

记者:据了解,您的艺术道路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从上海到北京,从传统到前卫,然后再回归传统,直到现在建立自己的绘画体系。请就此谈一谈您的经历。

王:也不能说是曲折,因为每个人的人生轨迹不同,有些人会有一些转变,有些人可能会一直沿着一个方向走。是在时代环境下个人做出的选择。实际上,人生轨迹的变化不是完全取决于个人。

记者:按道理,在上海等江南一带浓重的传统文人画氛围中,您完全可能成为接续文人画传统的正统山水画家。后来怎么又进入前卫艺术领域了呢?

王:道理上讲是这样的,可是狂飙突进式的批判传统艺术运动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再到八五思潮,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艺术家们有一种强烈的文化责任感和干预意识。同样,我也不例外,受“85新潮”的影响,我开始积极地介入到当时的水墨新潮之中,并变换着花样去体验、去完善各种现代形式的水墨表现。在那个时候,玩水墨、玩抽象、也画油画。

记者:在当时的前卫阵营中,您还颇有些名声。我了解到,您在1988年受邀到德国的汉堡举办过一次“王丕现代水墨作品展”。

王:对。而且我感到上海一带传统文人画氛围过于浓厚,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干脆来到北京。

记者:后来怎么又回归传统了呢?

王:因为某种心路历程或者是内心的感受,到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我逐渐地认识到传统的重要性。特别是2000年一次机缘,我在四川甘孜色达县接触到藏传佛教,对原来从事的前卫性探索产生了一种本质的颠覆性认识。做前卫是风潮性的,必须变换着花样与潮流同步,可以做一时而不值得干一生;只有传统样式的艺术,才真正值得拼耗一生的心力去博取那一点点小小的光明,进而找到人生的真正归宿。

记者:回归传统是您艺术道路上的又一次转折。在艺术语言上,您对传统绘画理念是怎么取舍的?

王:从客观现状来说,中国水墨画可以粗略地分成两块:一个是传统文人系统的中国画,比如国家画院,以及各地画院的画家,他们在传统文人画系统里完成自己的创作。这样一个系统,包括传统文人画的理念,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完成其意义和价值,在今后也有其价值所在。但对中国画未来的发展缺少一个前瞻性和开拓性的认识,以及很多技术层面的概念认识不太准确,比如笔墨价值被过分夸大,很多的时候是技术手段被抽象化、形而上化了,变成一个终极的概念,事实上这对于中国画的发展是一个束缚和陷阱。直觉告诉我,中国画必须在前人基础上要有一个新的认识发展方向,尤其是在现在政治经济各领域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画应该找到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记者:今年,您创作的作品又取得了一个新的突破,朝着更加成熟的方向迈进。比如您的《空明净性》所塑造了山峦重叠、云雾缥缈的几何山水样式,是目前中国山水画领域比较新颖的形式。无论从构图还是从笔法上看,既没有脱离传统,同时又不乏现代感。

王:我觉得现在的作品还是不够成熟,还不够当代。创造一种全新的中国画是我的理想,在传统的山水画系统里面找到一种全新的语言,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弄不好就完全变成当代艺术了。张羽、李华生、陈光武他们完全是当代水墨,我要在传统和当代之间找到一个切合点,不否定传统的价值体系,而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再向前发展,这是我对自己的一个要求。

记者:您现在的山水画,不仅是继承以前的传统,也综合了一些当代的东西?

王:也综合了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识积累,比如设计方面的,或者建筑方面的应用。甚至于各个领域的认识都可以进行吸收,思路必须是广阔的。我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广阔,我不会放弃,要创作出新的作品,要努力创造一个新的价值体系。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