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文娱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水月洛神》摘取“金荷花”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八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落幕
《水月洛神》摘取“金荷花”
从6部决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作品金奖第一名
同时夺得编导奖第一名、最佳舞台设计等5个单项奖
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从6部决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作品金奖第一名

同时夺得编导奖第一名、最佳舞台设计等5个单项奖

24日晚是平安夜,第八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舞蹈诗比赛,在人们欢庆节日的气氛中圆满落下帷幕。由郑州歌舞剧院倾力打造的《水月洛神》独领风骚,一举囊括包括作品金奖在内的六个奖项,成为本届舞蹈赛事的最大赢家。省辖市市长级领导干部丁世显难抑兴奋之情,他激动地说,这是向全市人民欢度节日、喜迎新年送上了一份大礼。晚报记者 尚新娇/文 白韬/图 上海报道

1

赢家:荣膺作品金奖之首、奖项数量之首

在24日晚第八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舞蹈诗比赛揭晓奖项中,由郑州歌舞剧院打造的大型原创舞剧《水月洛神》摘得大赛含金量最高的奖项。《水月洛神》荣膺三个作品金奖之首。在五个单项奖中,夺得了编导奖第一名,唯一的最佳舞台设计奖,“洛神”扮演者唐诗逸、“曹丕”扮演者李宏钧分获组委会特别奖,“曹植”扮演者汪子涵摘取了评委会特别奖,后两个奖项也是本届“荷花奖”个人表演奖的最高奖项。《水月洛神》当之无愧成为最大赢家。

其他获金奖的有:广州军区政治部文工团《三家巷》,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的《四季》,荣获集体表演金奖的是《舞台姐妹》。

2

影响:六年内两次获全国舞蹈最高奖“荷花奖”,当属全国首例

继大型原创舞剧《风中少林》于2005年夺得第五届中国舞蹈“荷花奖”金奖之后,时隔6年,郑州歌舞剧院捷报再传,拔得头筹。

中国舞蹈“荷花奖”是目前全国舞蹈类评奖中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赛事。第八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舞蹈诗参赛作品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参赛编导、演员实力雄厚,初评阶段就出现了旗鼓相当、难分伯仲的局面。而代表着业界最高水准的各位专家评委,也本着精益求精、优中选优的原则筛选入围作品,最终《水月洛神》入围最后上海阶段的6部决赛作品。6部决赛作品对大赛金奖的争夺更趋激烈。12月22日,《水月洛神》在大赛分会场苏州大剧院进行了决赛评委场演出,其精湛的表演获得了专家和观众的一致称赞。

颁奖晚会上,大赛组委会主任赵汝蘅称,《水月洛神》让我们感受了文学名著的古典神韵。

3

专家:《水月洛神》获取金奖是众望所归,实至名归

中国舞协秘书长罗斌在接受采访时称:这是一部比较规范的带有经典意义的舞剧。在舞蹈语言的丰富运用上,形成对事件对人物的完整艺术空间,其艺术品格与艺术气质都很浓郁,在一定的历史空间里,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在中国当代舞蹈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剧协副主席罗怀臻几乎见证了《水月洛神》蜕变成长的全过程,他说,《水月洛神》获得金奖榜首,是众望所归,实至名归,是郑州歌舞剧院追求艺术精品的必然硕果。评委们对《水月洛神》的评价是一致的,它代表着中国舞剧新的成果,昭示着未来发展的可能。

“郑州带来的中原符号,尤其是近年来中原地区的都市化进程,它的积极风貌折射出这个地域的审美取向和文明进程,把古典与现代、华丽与质朴、精致与豪迈协调到一个很自然的层面。中原文化走出了中原,它所展现的生命力,预示着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水月洛神》载誉而归

昨晚,在第八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舞蹈诗比赛中,获得“荷花奖”金奖的《水月洛神》工作人员载誉而归。

省辖市市长级领导干部丁世显在机场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谈到获奖后的心情,他说,获得“荷花奖”大奖非常高兴和激动,在第八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舞蹈诗比赛中,《水月洛神》经过层层筛选,最后进入决赛,而最后的6部入围决赛作品都非常精彩,上海、广州等地的优秀剧目在上海先后亮相,竞争非常激烈,《水月洛神》最后获得“荷花奖”金奖,而且是金奖的第一名,在现场很多人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水月洛神》从创作、排演,到反复打磨经历了两年时间,此次《水月洛神》获奖为郑州、为河南争了光。

晚报记者 崔迎/文 张翼飞/图

4

做法:挖掘中原文化,创新院团体制

短短6年,郑州歌舞剧院两次折桂“荷花奖”,在全国尚属首例,其背后有着深层次原因。

首先是中原文化的挖掘。不管是《风中少林》还是《水月洛神》,都植根于古老深厚的中原文化,将中原文化的魅力在舞台上充分展示出来。通过主创人员的努力和打磨,臻于完美的一个境界。再就是机制的创新,郑州歌舞剧院成立之初就标志着一个新的机制产生。

罗斌诠释道,郑州歌舞剧院的办院方针是“选调全国业界最高端人才,集中优势,一个个打歼灭战”,它的视野是全国的,不一定局限于当地,在全国寻找行业合作伙伴,打造全国一流水准,短时间内完成主题性的任务。顺着这样的思路走,相信会有更大发展。

罗怀臻分析说,现在人才流动是正常的,文化产业化企业化,外请艺术家签约,显出这个机制的灵活性和优越性。在机制创新上,郑州歌舞剧院率先实施,可能给全国带来一个新的启示。这说明市场化的机制越来越显示它的先进性。当然,最终本土还是要打造自己的明星,这需要假以时日。

专访

省辖市市长级领导干部丁世显:

获奖只是阶段性成果

郑州歌舞剧院的《水月洛神》之所以取得丰硕成果,首先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得益于全体主创人员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奋斗,也得益于主创人员对中原文化的深度挖掘和传承,《水月洛神》的成功,提升了郑州文化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这次获奖只是这一时期的阶段性成果,还要进一步锤炼提高,向更高水平打磨,同时也要瞄准全国五个一精品工程、全国文华奖等国家文化工程大奖,为加快郑州都市区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努力实现郑州“挑大梁,走前头”奋力攀登。

郑州歌舞剧院之所以走到今天,取得这么令人羡慕的业绩,引起全国舞蹈界的关注,我觉得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坚持改革,勇于创新。各个主创人员在打造精品的过程中,对院团的整体质量和演员素质都有所提高,实施了创作过程的聘请和平常商业演出的本团化。

我们已经原创了两部舞剧,《风中少林》《水月洛神》挖掘的都是我们中原文化的素材, 同时又吸纳了现代舞台的优秀东西,使它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今后依然要在文艺创作中走好这条路,为华夏文明传承区,也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为提高郑州乃至河南的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而不懈努力。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