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5版:时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带着温暖进门 聆听温情故事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带着温暖进门 聆听温情故事
郑州慈善总会、《郑州晚报》“敲”开您的家门带着感动出门 传递更多温暖希望给更多困难群众送去物质帮助和精神关爱
12月26日下午,郑州慈善总会会长武国瑞等来到淮河路社区,亲切慰问困难群众,并给他们送去温暖和关爱。

郑州慈善总会、《郑州晚报》“敲”开您的家门

带着感动出门 传递更多温暖

希望给更多困难群众送去物质帮助和精神关爱

核心提示

“砰!砰!砰!”昨日下午2点半,淮河路社区36号院的一栋居民楼内,响起了敲门声,正在给女儿洗衣服的65岁的刘梅(化名)连忙跑去开门。“真没想到你们能来看望我们。”打开房门,看到眼前郑州慈善总会、郑州晚报社的领导送来的各种慰问品时,刘梅感动得眼圈都红了。

昨日,一定是个特殊的日子。郑州慈善总会、郑州晚报社正式启动了2012年度的“精神扶贫”大型慈善公益项目。启动现场没有仪式,取而代之的是两家单位的领导带着米、面、油、棉被等慰问品来到中原区淮河路社区,走访了包括刘梅在内的4户贫困低保家庭,将温暖传递给他们。

晚报记者 裴蕾

通讯员 王健巍/文

晚报记者 张翼飞/图

带着温暖进门

聆听温情故事

敲开低保家庭的门,将温暖带给他们。同时,一个个充满温情的家庭故事,也感动着活动的参与者。

1

故事

漆黑的地下室里,他们一家四口坚守生活的希望

走进漆黑的地下室,敲开了严英(化名)家的门。

里面传出一丝光亮。

这里原本是存放自行车的地方,却被改成了一套40多平方米的两室一厅的住房。

客厅十分狭小,堆满了一些看起来有些旧旧的衣服,几乎没有下脚的地方。

“这些衣服都是上午社区的同志送给我们的,我们没钱买衣服,一般都穿别人给的。”房屋的女主人严英站在客厅的一角说。房间很阴暗,仅靠一个电灯泡取光,她的脸因为从小烧伤而被毁容。

严英今年45岁,正是因为她的容貌问题,再加上一个耳朵有听力障碍,她找工作特别难,生活一直都处在困境中,她和两个子女平时都是靠低保生活。

“俺丈夫今年60岁了,身体也很不好,有时候会出去捡点废品,补贴点家用。”严英说,因为生活困难,他们家几乎不买菜,都是捡点菜叶吃,清汤面条和馒头几乎成了他们家一成不变的主食。在这个家,吃一棵葱都变成了一种奢侈,更别提肉和鸡蛋了。严英想了想说,他们家至少已经有大半年都没有买过肉了。

“生活真的很苦,苦到有时候我都没有办法说。”严英说,虽然生活这么艰苦,但是她的孩子们却特别懂事。

“我的大女儿16岁了,正在读大专。儿子11岁,读小学5年级。女儿很多次都说要出去打工,但因为是童工,很多地方不收,而且我和她爸爸也不同意。”严英说,虽然生活困难,但她也希望女儿能够多学点知识,也许只有这样才能改变眼下的生活状况。

“我和他爸爸就是因为读书少,本身条件也不好,才很难找到工作,希望女儿和儿子多学点知识,将来我们家的生活肯定会变好的。”严英坚定地说,眼睛里充满了希望。

2

故事

妻子说永远不会放弃丈夫,全家人在一起就是一种幸福

敲开李丽(化名)的家门,38岁的她正在帮助丈夫做康复训练。

3年前,和无数普通市民的家庭一样,李丽一家的生活温馨而平静:她和丈夫打工挣钱,女儿活泼可爱,一家三口的生活虽然不是十分富裕,倒也其乐融融。

2008年,一场不幸突如其来:为了让妻子和女儿生活得更好,李丽的丈夫远赴青海打工,却突然遭遇了一场事故,最终导致下肢截瘫。

看着离开家时还好端端的丈夫,躺在担架上被抬回了家,李丽当时特别难过。“我觉得天都塌下来了!”李丽说,当时为了给丈夫治病,他们拿出了全部的积蓄,仍然远远不够,他们还四处举债。

日子过得很艰难,李丽一边照顾丈夫,一边照顾尚年幼的女儿,硬是坚强地挺了过来。

为了让下肢已失去知觉的丈夫肌肉不萎缩,她坚持给丈夫按摩,每天4个小时。

用自己的双手辅助丈夫进行康复训练成了她最主要的“工作”。这一做,就是3年多时间。

“我为了他不能倒下,有了他,我们这个家才完整,我和女儿都不会放弃他,永远不会。”李丽说,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丈夫的身体恢复知觉。

因为要全力照顾丈夫和女儿,李丽一家眼下只能依靠低保金生活。

“明年,我想做一份钟点工,每天抽出一两个小时出去干点活,让家里的生活好一点。”李丽说,眼下的生活虽然困难,但她时常还会感到一丝丝暖意,“毕竟,全家人在一起就是一种幸福。”

3

故事

母亲照顾智障女儿31年,希望女儿每一天都生活得有尊严

敲开刘梅(化名)的家门,这个温馨的小家收拾得非常整洁,房间里几乎一尘不染,各种家具摆设得很有条理。

客厅的沙发上,坐着刘梅患病的女儿,目光有些呆滞,一动不动。但她弯着腰一副很安静的样子。

“她今年已经31岁了,从小因为脐绕颈造成脑缺氧,生活根本不能自理,吃饭都得有人喂,上厕所啥的也不能自理。”看着智力残障的女儿,刘梅眼中充满了疼爱:“从她出生,我就一直照顾她,也不能上班挣钱。”

虽然整整照顾了女儿31年,刘梅没有一点怨言,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无私的母爱。

“我活着一天,就会让她好好地有尊严地生活一天,如果有一天我真的不在了,也希望社会各界能帮助她好好地生活下去。”说到了女儿的未来,这个一向坚强的母亲有些哽咽。

“母爱真的是非常伟大的,希望社会各界都能够奉献爱心,帮助刘梅这样生活困难的家庭。”郑州慈善总会会长武国瑞被深深地感动了。

带着感动出门

传递更多温暖

希望更多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给更多的困难群众送去物质帮助和精神关爱,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温情,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

“我在郑州长大,亲眼目睹了这座城市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巨大变化。”昨日在走访慰问之后,郑州慈善总会会长武国瑞充满感情地说,郑州的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但是这些需要关心关爱的群体切不可忘,他们的生活还很困难,他们应该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他表示,郑州慈善总会作为一个慈善机构,在党和政府的工作指导下,在社会各界众多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的支持下,按照“安老、抚孤、助学、济困”的宗旨不断发展,仅今年以来,就有数以万计的困难群体从中得到救助。

“但是,我们在救助中也发现了问题,就是很多困难群众的精神生活比较匮乏。”武国瑞说,此次和《郑州晚报》联合启动“精神扶贫”慈善项目,就是希望让暂时困难的群众获得精神鼓舞的力量,帮助他们了解社会的发展变化,为他们传达信息动态,将党的声音和政府的关怀传递到每个家庭,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温情,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

武国瑞透露,为了体现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关爱之情,近期,郑州慈善总会计划在国有企业老工人相对集中的中原区启动冬季送温暖活动,对这些曾经为国家做出贡献的老工人送去关爱和帮助。

元旦、春节就要到了,还有很多困难群众需要得到帮助。武国瑞昨日呼吁社会更多爱心企业和人士伸出援助之手,及时帮助这些生活困难的群体。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