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9版:财经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是否小康还要看下居民的“幸福感”
东洋之花面膜等化妆品含毒
wenming2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是否小康还要看下居民的“幸福感”
“领” 悟市道

徐刚领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显示,中国小康社会实现程度已经达到80.1%。

然而,这个标明来源为统计局科研处的报告并未说明调查样本范围、分布和构成等,因而遭到网络上众多网民和部分学者的质疑。

显然,国家统计局的这个报告,是一个“报喜不报忧”的报告——小康社会形势一片大好,各项主要指标步步攀升。值得关注的是,国家统计局自2000年公布全国基尼系数为0.412之后,10年之间没有再次公布过。此次报告中含糊地提到,2010年的基尼系数比2000年略高。众所周知,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如此重“平均值”而忽视内部差距的报告,本身价值就不大。

按照我们通常的理解,如果小康了,居民应当觉得幸福感强烈。然而,现在的问题是,从2000年到2010年,作为中国经济高速腾飞的10年,同时,也是房价飙升的10年,也是通胀高企的10年,也是股市原地踏步的10年。当一个人扛着买房、医疗、教育、养老几个重负的时候,他怎么就能感到小康呢?

俗语说,三分统计,七分估计。当前的许多统计数字着实不敢恭维。按照我们公布的绿化面积,可能地球绿化了好几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难道又准备放卫星?我看还是洗洗睡吧,神五到神八都上太空了,这种卫星还是免了吧。

这个报告一出台,全国人民都笑了。何谓小康?小康社会是古代思想家描绘的诱人的社会理想,也表现了普通百姓对宽裕、殷实理想生活的追求。所谓全面的小康社会,不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而是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满足城乡发展需要。

如果以数据来衡量,小康需要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800美元。按照后来修订的标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要超过3000美元。这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标志。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人均GDP达到29992元,10年间年均增长9.8%。29992元,显然超了800美元数倍,也超了3000美元不少。

然而,光看“硬”指标是不行的,还要看下居民的“幸福感”。“幸福感”,关键在于“感”。只有“幸福”的数据,没有那个“感”,最终也还是没有“幸福感”。

“小康”只是一种社会状态,光鲜的数据并不能说明什么。民众在现实生活中幸福感强,才是真正实现小康的衡量标准,而不是什么“看上去很美”的统计数字。何况,这个统计数字还回避了衡量贫富悬殊的基尼系数。如果再对比这么多年的物价涨幅,小康显得更水了。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