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5版:阳光慈善 温暖郑州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度河南十大‘三农’新闻人物”候选人事迹简介(之二)
希望让女儿有尊严地生活每一天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2011年度河南十大‘三农’新闻人物”候选人事迹简介(之二)

张慎举,男,56岁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他从事科研及教学工作34年,经常深入农村及种植业生产第一线,大力开展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及技术服务工作,分别系统参加了“三个代表”驻村科技服务工作、万名专家服务“三农”活动。在商丘市许多地方的农村、田间都留下了他进行农业科技服务的身影。2002年主要完成的国审“商豆1099”小面积超高产示范,亩产达303.05公斤,创河南省自育大豆品种经现场验收的产量最高水平。2010~2011年,主持承担了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中心许为钢研究员选育的小麦新品种 “郑麦7698”超高产攻关示范,经河南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现场机收实打,100亩示范田平均亩产740.3公斤,其中15亩平均亩产达756公斤,创河南省优质强筋小麦单产最高纪录。

杨利民,男,47岁

河南硒谷绿色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从2003年开始,杨利民就致力于专业开发富硒农产品,带动了当地新兴农业产业的发展。2003年至2009年,杨利民带领着他的团队,开发出5个系列20余种富硒农产品,2010年底,开发出富硒养生配方产品。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农户专业队”的组织形式生产富硒农产品,2011年带动6129户,可使农户年增收1160万元以上。

他致力于家乡“三农”发展,以“博爱”之心献身“三农”,把实现农户增收和农业增效作为事业核心目标,把带动“老百姓多挣钱”作为衡量自己服务“三农”质量的唯一标准。

花明奇,男,46岁

孟州市河雍办事处东田丈村

2005年,花明奇上任后首先想到的就是发展高效农业,他创新确立了“富民不富村,富民不富社”的合作社模式,合作社的发展、辐射带动周边10多个村子、发展社员1000多人,建成日光温室和工棚300座,5年时间,无公害蔬菜种植成为孟州及周边农民的一个支柱产业。

合作社还建设了3000多平方米的果蔬交易市场,日交易量七八万吨,年创产值2000多万元,当地农民的收入也增长到了9000元。面对蔬菜大棚的饱和,花明奇四处考察研究,并最终敲定了种植大棚反季节水果的转型之路。

钮延军,男,42岁

平顶山瑞祥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他是19年前徒手打败8名歹徒获得公安部二等功的退伍军人,他是拥有产值12.8亿元、上交利税8000万元的被国家农业部授予“生猪标准化示范场”的现代化养殖企业的商界英才。他的企业每年向社会提供无公害商品猪8万多头,集团拥有“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每年向市场提供无公害蔬菜80多万公斤,莲藕60万公斤,山区散养生态鸡100多万只。企业每年安排移民村、周边村村民进场进园务工4360多人次,他致富不忘乡亲,免费供应移民村330户生活用气,每年为移民村节约费用开支180多万元,免费向周边农民提供210亩土地,让农民年增收260多万元。

郭建华,女,58岁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开封县电影公司党支部书记、经理,河南新华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总经理

她从1974年开始从事农村电影放映工作,先后为群众共组织放映电影12万余场,观众有9000多万人次。她38年坚守着农村放映这块主阵地,坚守着一块普通的银幕痴心不改,越干越有劲,越干路越长。用她的一句话说:“三十八年没有干完一件事——为农民放电影。”她带领电影公司全体人员创新经营理念,转变经营方式,积极面向农村电影市场,让电影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者。今年5月份,她的事迹被拍成电影搬上了银幕,作为建党90周年基层优秀共产党的献礼影片。

潘孟潮,男

鄢陵县农业局长

2011年,鄢陵县粮食作物面积发展到140万亩,总产达70万吨,比2005年分别增长52%和53%,全县花卉、蔬菜面积发展到60万亩,产值达35亿元 ,比2006年分别增长33%和77%,主产区农民人均收入1万多元,培育出鄢陵花卉等特色农业品牌,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或“多村一品、多乡一业”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鄢陵已建成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8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4家,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发展到106家,带动全县30%以上的农户增收。2011年,鄢陵县农业总产值预计达74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预计达8650元。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