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拿着《郑州晚报》的案例报道 8位农民工求助法院讨薪 法官1个多小时调解有果: 欠薪方当场先付6000元钱 并写下付清余款的保证协议 1月4日,新年上班的第一天,8位农民工拿着本报几天前刊发的讨薪案报道走进中原区法院,指名要法院的张怀新法官帮他们讨要工资。 昨天,这事儿就有结果了:欠薪方当场拿出6000元钱,并写下一份保证协议,保证付清剩余欠款。 “不收诉讼费,也没有开庭,一天时间法院就帮我拿到了工资,太好了。”农民工王先生高兴地说。 晚报记者 鲁燕 A 8位农民工法院诉苦:“干完活不给钱” “俺们民工干活就挣个辛苦钱,求法院帮我们把工资要回来。”8位农民工一走进中原区法院立案大厅就跟法官诉起苦来,有两位农民工说着说着,还抹起了眼泪。 领头的王先生歪歪扭扭地写下了一份诉状。诉状称,他和同乡8人去年10月来到郑州,在中原区为一户人家盖房,约定2011年年底主体工程完工时支付60%的工资,“现在活儿都干完了,还有1.55万元的工资尚未支付。”王先生说,眼瞅着就要过年了,本来想拿着这点钱回家给孩子买些吃的,添些新衣服,“可现在也不知道还有没有着落了。” “俺们看了《郑州晚报》,知道咱法院有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有诉前调解机制,有为我们办事的好法官,所有拿着报纸就来了,希望法官帮帮我们。”王先生指着晚报去年12月23日刊登的中原区法院《法官讨薪72小时,农民工拿回血汗钱》的文章,激动地说。 60多岁的张怀新法官(返聘法官)马上联系了对方当事人,得知对方当天有事来不了,又要求其第二天上午务必到法院现场调解。 B 经1个多小时“诉前调解”,欠薪方当场先付6000元钱 1月5日上午,8位农民工和欠薪方准时来到法院调解室。 欠薪的老板说,她们并不是有意拖欠工资,只是,她认为主体工程根本没有完全完工。 但是,王先生等8位农民工坚持认为主体工程已经完工。 看到双方火药味渐浓,张怀新拦住双方,对欠薪方说:“你先支付他们一部分工钱,让他们回家过完年再说……” 经过法官1个多小时地耐心调解,欠薪方当场拿出6000元钱交给王先生,并写下一份付清剩余欠款的保证协议。 拿着钱和保证书,老王心中万分感激:“没想到事情解决得这么快,法院连一分钱都没有收,这下我们可以安心回家过年了。” C 诉前调解,目的就是让农民工早日拿到工资 不收诉讼费,不开庭,仅用一天时间顺利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在省法院开展的“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集中办理月”活动中,中原区法院简化手续,充分运用诉前调解,目的只有一个:尽快让农民工拿到工资,高高兴兴回家过年。 据了解,2010年下半年,该法院正式成立诉前调解室,返聘3名已退休的经验丰富的老法官作为调解员,全面开展立案前的诉前调解工作,已累计处理纠纷1078件,为近2000名群众分忧解难。 线索提供 若禺 潘冲 庆远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