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2012 河南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度河南十大三农新闻人物”候选人事迹简介之四
全年新开工保障房40万套
今年财力重点投向9个项目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2011年度河南十大三农新闻人物”候选人事迹简介之四

于博 男 41岁

商丘市宁陵县阳驿乡后陈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因为一个家乡要修路的电话,他由一名北京的公司董事长转变成一名群众全票拥护的村支部书记。为了把又穷又破的家乡打造成新型农民社区,他个人出资1300多万元,用于全村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1000亩温室果蔬大棚,亩均效益在2万~4万元。他投资建设了5个村办企业和4个专业合作社,解决本村剩余劳动力1000多人,他个人又出资200多万元建造了多功能大礼堂,投资50多万元安装了多媒体电子监控室。在他的带领下,2010年全村农民纯收入突破9000元。

王伟 男 42岁

永城市演集镇政府党委副书记、镇长

他立足“三农”工作,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全镇实施小麦良种繁育、蔬菜种植、畜牧养殖三大基地工程。建成了曹楼黄文举养猪场、韩寨种鸡场、李楼村李继村养殖场等规模养殖小区8个,发展养殖专业户1000多家,从业人员达6000人。他带动当地农业化产业化龙头企业近100家,实施农村社区化战略,把现有21个行政村规划为四大社区。在全市率先实施了60公里“村村通”工程,现已完成11个村,总里程达60公里,连续8年实现粮食增产增收,被干群赞誉为富民强镇的带头人、服务“三农”的排头兵。

王克然 男 39岁

漯河市畜牧局畜产品监测中心主任

作为一名在基层一线的畜产品监测检验人员,8年来,他参与监测抽检、检验的畜产品、饲料、兽药样品2万多批次,从未发生过质量安全问题。他先后接受群众咨询300多人次,指导服务养殖场40多家,散发宣传资料6000余份。对外调生猪“瘦肉精”监测,制定了《漯河市外调生猪“瘦肉精”监测实施办法》,规定外调生猪必须持有市畜产品质检中心出具的“瘦肉精”阴性检测报告,否则动物检疫人员不得开具产地动物检疫证明和运输检疫证明,他被评为漯河市优秀共产党员、漯河市“创先争优”活动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省畜产品质量监测先进工作者。

王雷生 男 40岁

确山县金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毕业于河南大学法律专业的王雷生,2007年响应确山县政府号召离岗创业,成立了确山县金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先后在石滚河镇建起了1000亩花菇、黑木耳、山野菜种植基地,在薄山水库移民区所在地建起了1000亩种植基地,在三里河乡发展荠菜、腊菜种植基地1000余亩,生产能力超过800吨,产值3000万元。他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带动山区4000余户群众发展特色种植,解决劳动力就地转移近万人,使乡亲们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他被评为全市“十大三农新闻人物”、“创业之星”等。

李国文 男 61岁

开封市禹王台区南郊乡西柳林村党支部书记

在李国文同志的带领下,西柳林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300元。目前在西柳林村建起了食品物流园区,已有维豪食品等5家企业落户园区,宏安集团农副产品国际贸易城即将启动。全村建成奶牛养殖小区4个,奶牛存栏1300多头,日均产奶15吨。筹资500多万元加大旧村整治,解决村民饮水安全、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实现户户通水泥路,村里建成1300平方米的文化大院,规划建设占地50亩的柳林社区。

买银胖 男 42岁

河南伊赛牛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2年,买银胖创办伊赛肉业,引进国内先进的排酸工艺,牛肉质量有了保证,很快走上百姓餐桌。他实施辐射带动战略,运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打造出黄河滩区最大的肉牛养殖合作社,建立的10多个合作分社,辐射带动了140多个村庄20多万农民从事肉牛养殖行业。2011年,他又兴建占地300亩、年产2万吨熟食制品的国内最大的加工生产线,兴建占地3200余亩的10万头肉牛产业化项目,辐射和带动中原地区100多万农民养牛致富。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