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河南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十大体系
“撑”起中原经济区
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大会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五年彰显优势,十年实现崛起
十大体系
“撑”起中原经济区

十大体系

“撑”起中原经济区

五年彰显优势,十年实现崛起。中原经济区建设,明确提出了“两步走”的宏伟蓝图。昨日下午召开的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第二次大会上,作为我省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纲领性文件,备受各方关注的《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草案)》)正式推出。 晚报记者 裴蕾 张璇 李萌

解读中原经济区

发展目标:十年时间将分“两步走”

中原经济区的宏伟蓝图何时才能够实现?《纲要(草案)》提出了具体将分“两步走”的规划。

第一步:五年彰显优势

到2015年,初步形成发展活力彰显、崛起态势强劲的经济区域。

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升

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力争高于中部地区平均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8000元,财政总收入增速高于生产总值增速,城镇化率达到48%。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内陆开放高地基本建成。

“三化”发展协调性明显提升

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推进,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产城互动的长效机制基本建成,破解“三农”问题取得重大进展,“三化”协调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文化教育科技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文化强省建设取得新进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品更加丰富,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教育质量整体提高,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充分发挥。人力资源高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科技创新成果大量涌现,科技进步贡献不断上升。

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切实提高,就学、就业、就医、养老、住房等问题得到更好解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管理更加完善,人民权益得到更好保障,社会大局更加和谐稳定。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撑作用明显提升

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要经济总量指标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成为带动中部地区崛起的核心地带,走在中部地区崛起前列。

第二步:十年实现崛起

到2020年,粮食生产优势地位更加稳固,工业化、城镇化达到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趋于均等化,基本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建设成为城乡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优良、社会和谐文明,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经济区。

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布局图”

未来,我们建设中的中原经济区,其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也将更加清晰。

《纲要(草案)》提出,将按照区域自然条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与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相衔接,优化中原经济区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亮点一:中原经济区总体发展布局

按照核心带动、轴带发展、节点提升、对接周边的原则,努力构建放射状、网络化、板块式发展格局。

推动区域互动联动发展,形成板块优势。增强郑州龙头作用和中心作用,推进郑汴一体化发展,建设郑洛三工业走廊,促进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新乡、焦作、许昌、漯河、济源融合发展,努力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板块,提高区域发展的整体带动能力。强化洛阳、三门峡、济源、焦作协同发展,巩固在陕晋豫毗邻地区的领先地位,发挥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太原城市群对接互动中的中坚作用。促进安阳、鹤壁、濮阳联动发展,凸显在晋冀鲁豫毗邻地区的优势,成为与环渤海经济圈衔接联系的前沿。推动商丘、周口、驻马店、信阳、南阳合作发展,增强在豫皖鄂陕毗邻地区和淮海经济协作区中的影响力,发挥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前锋作用和对接沿长江中游经济带的骨干作用。各地要准确定位、主动融入,互动联动、协力推进,形成各自优势充分发挥、板块优势充分彰显的良好局面。

依托重要交通通道,优化空间开发格局。提升郑州交通枢纽、商务、物流、金融等服务功能,推进郑州与周边城市融合发展,增强引领区域发展的核心带动能力。依托亚欧大陆桥通道,壮大沿陇海发展轴;依托京广通道,拓展纵向发展轴;依托东北西南向、东南西北向运输通道,培育新的发展轴,形成重点开发地带。逐步扩大轴带节点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推进错位发展,提升辐射能力,形成大中小城市合理布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加强对外联系通道建设,促进与毗邻地区融合发展,密切与周边经济区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联动发展。

亮点二:中原经济区主体功能格局

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形成以中原城市群为重点的城市化战略格局,以粮食生产核心区为重点的农业战略格局,以“四区两带”为重点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A.中原城市群。按照向心布局、集群发展的要求,提升郑州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巩固提高洛阳副中心城市地位,联动周边城市,增强地区性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带动能力,推进城际轨道交通体系和高速铁路建设,加强城市功能互补和产业分工,加快产业集聚,实现交通一体、产业链接、服务共享、生态共建,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建设辐射带动能力强、经济联系紧密、城市层级分明、体系结构合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型城市群。

B.粮食生产核心区。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大局出发,依托黄淮海平原、南阳盆地和豫北豫西山前平原产粮大县(市、区),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形成规模效益明显的粮食主要生产区,发展现代农业,引导农产品加工、流通、储运企业向主产区集聚,建设集中连片、高产稳产的国家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

C.生态功能区。以山脉、丘陵、水系为骨干,以山、林、河、田为要素,推进建设桐柏大别山地生态区、伏牛山地生态区、太行生态区、平原生态涵养区,构建横跨东西的黄河滩区生态涵养带和纵贯南北的南水北调中线生态走廊,形成“四区两带”的区域生态格局。

十大体系“撑”起中原经济区

建设中原经济区,需要强力的支撑体系。《纲要(草案)》提出了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十大战略支撑:

构建统筹城乡的新型城镇化支撑体系

构建竞争力强的新型工业化支撑体系

构建优质高效的新型农业现代化支撑体系

构建功能完善的现代化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构建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开发支撑体系

构建充满活力的创新支撑体系

构建内外互动的开放型经济支撑体系

构建繁荣发展的中原文化支撑体系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支撑体系

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支撑体系。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