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2版:文韬武略 上一版3  4下一版
那面色彩斑斓的窗子
春泥润教圃 遗范垂杏坛
吴焕先的英雄原貌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春泥润教圃 遗范垂杏坛

□王震生 王秦生

百年老校,百岁华诞。伴随中原经济区的进军号角,河南大学终获创建重点一流大学的可喜机遇。大学即大师之谓也,值此欢庆之际,更加怀念母校灿若群星、终生奉献教育事业的老教授们。

先父王梦隐教授离去已有18个年头了。他的音容笑貌,仿佛依然在眼前;他的学养行品和人格魅力永远为子女所受用。

岁月沧桑,耕耘不辍。父亲在教育战线上近60载,潜心教学,淡泊名利,无怨无悔。从父亲北大毕业,1934年8月任职河南大学起,到1955年随高校院系调整又由新乡平原师院回到开封明伦校园,其中有40多年光景是在河南大学度过的。

为加强高校图书馆的学术领导力量,1958年经院长赵纪彬教授提名,调父亲任图书馆副馆长,主抓业务,同时还要兼为中文系学生讲课。当时,河大作为颇有名气的文史院校,图书馆馆长张邃青教授长于史学,父亲长于文学,互为搭档。既加强了图书馆的业务领导力量,也充实了馆内文史典籍的选购、整理和研究的领导实力。三年困难时期,学校正值四所院系相继并入。父亲经常废寝忘食,全身心地谋划对馆属图书文献、典籍报刊的归类整合工作。行政重担本已过于繁重,且工作关系早已调离中文系,但素以教学为志向、为乐趣的父亲还扛着授课重任,兼顾古典文学课的讲授。

20世纪70年代末,河大中文系首获《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授予权。父亲作为《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学科带头人、 首批导师 ,虽年届古稀仍倾尽全力。既向弟子面授学业,指导、评点论文写作,参加论文答辩;又带学生外出考察,查阅浩繁典籍,搜集文学研究的前沿动态及信息。他把毕生的知识积累和治学经验毫无保留地一一传授给弟子,接连送走五届数十名汉魏六朝文学研究生。汉魏六朝文学研究生成材率高,是最好的例证。央视《百家讲坛》被誉为“最有学术性、最儒雅的十大名嘴”之一的王立群教授、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哲学博士、悉尼与哈佛大学访问学者胡治洪教授等,皆为弟子中的佼佼者。

父亲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之余,勤于研究,发表及出版了论文和专著,其中《贺铸年谱》广受业界的好评。

父亲晚年,我陪伴左右。我带他去学校赏花;也曾骑着三轮带他去市里一家诊所针灸,回程还让我带他去汴京公园看吉祥孔雀。热爱生活的老爷子看得很专注,难怪孔雀看到他头上戴的红色遮阳帽,竞相开屏,并“啾、啾”连声迎送。80多岁高龄的父亲简直心花怒放。

听,铁塔风铃敲响千年,铃声清脆悦耳;看,大礼堂庄重质朴,笑迎海内外宾客,百年学府迎来世纪华诞。去年清明节前夕,我精心把父亲的手稿、专著、手迹等共11件物品捐赠给校史馆,向母校百年校庆献礼。表白河大人对百年河大的赤子心怀。父母在天之灵定会笑慰,我们做儿女的铭孝终生。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