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1版:文化产业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内页导读
和我们一起感受艺术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文化启蒙、心灵救赎是艺术的重要功能
和我们一起感受艺术

施小安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助力中原经济区建设

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中原油画名家贺岁特刊

刊头题字:张海

学术主持:赵世信

总策划:石大东

总统筹:李韬

编采团队:

李枚 梁晨 陈泽来

崔迎 韩娟 尚新娇

美编:李丹

特别鸣谢:赵富海 李伯建 张阳丽 郭东方 叶辉

首先我要说,在《郑州晚报》这样的大众媒体上介绍艺术和艺术家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

艺术家通过作品表达的呼唤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媒体的直觉和良知应是社会意识觉醒和萌动的先声。

多元的表达是这个时代的特点,不容忽视。这个社会需要更多丰富的个人的创造力和价值的体现。我尊重每一种个人创作方式的选择与表达。只是它应该出于真诚,并有利于精神的滋长。

由对艺术的关注所引出的对艺术未来的关注是正在兴起的文化热的一部分。艺术的新生或艺术在未来的发展应该被看做是人的意识的拓展。艺术未来的主要走向或者说艺术未来发展的主流,是趋向力主于大众化的艺术。因此,作为公共艺术推广机构和主流媒体也必须学会并懂得如何使艺术接近公众,走进公众的生活,让公众体验和享受艺术带来的愉悦和思考。

“一个艺术品和艺术现象触碰了我们的视线并不一定都会产生结果。只有触碰了我们的心灵,才可能真正使我们被感动……我们知道,当两个人平视的时候,才更易于沟通、理解,以至于产生灵魂间的友情。”在这个栏目里,艺术与生活的界限将被彻底打破,人将与艺术近距离、平等地接触对话,这里的气氛是友好与真诚的,只有这样,人们才有可能在这些幻想的画面中发现自己的心声。

回首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就会知道人类要健康地活着,就必须有精神、审美、诗意的生活,只要这种有灵性的审美活动继续一天,艺术便不会终结。所以,对于艺术的“界定”至关重要。不把艺术外在客体化,而是把艺术看成是人类自身存在的生活方式,艺术朴素而伟大的意义才可体现其中。艺术品一经诞生,便有了它的社会属性,它的一半属于艺术家本人,另一半属于这个时代。许多人开始关注艺术,“艺术”有极丰富的内涵,给人的吸引力是长久的。因此,可以这样说,诗歌、音乐、舞蹈、绘画……是艺术,给了生存在物质化社会的“人”以心灵自我救赎的可能。

其实,有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是需要艺术精神支持的。而过去那种对大众来说,艺术是不敢奢侈的东西,艺术的创造和欣赏也是少数人的事……都将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改变。当然,力主于艺术大众化的其中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在反贵族化的同时要防止把艺术的大众化作庸俗的理解。换句话说,要展开对庸俗化的批判,任何迎合、迁就以及讨好大众的做法都是对艺术大众化的曲解。艺术大众化的问题与艺术本质、艺术目的问题息息相关。艺术作品除了纯粹的审美功能和技术性,还有唤醒民众的功能,以及出自不同年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作品产生的原因与人类文明进步之间的关系作用。

一个完美的社会是为人民的“公共意识”所控制的,虽然没有定义如何达到这个目标,但以艺术的形式唤起公共意识,争取获得全社会对于倡导公平、正义,重建精神文明重要性的理解和行动是我们的责任。文化启蒙、心灵救赎是艺术的重要功能。

艺术的最高要求是整个社会关心艺术,对艺术的挚爱。为公众提供艺术审美空间和艺术资源,以此推动社会进步和城市生活品质的提升,这还只是一个开始,“郑州晚报”将会持续不断地在这里呈现不同艺术形式、不同风格流派和不同主题内容的文化表达和作品展示,展开关于文化、艺术的种种问题的讨论……

欢迎您——和我们一起感受艺术!

作者为独立策展人、评论家、 一澈艺术机构艺术总监

河南美协当代艺委会副主任、中国国画研究院河南省分院艺术总监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