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4版:文化产业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宋孝慈:发现天地大美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宋孝慈:发现天地大美
《家园》 60cmx70cm 2006年
《翠谷》 60cmx70cm 2002年
《天冠》 50cmx60cm 2004年
宋孝慈

□施小安

《晨曦》

在“地球自然生态危机和人类精神危机”的今日,还有真正的艺术家吗?

有!宋老先生是也。

不间断地写生和绘画创作……宋孝慈寂寞地享受着一种几乎要逝去看起来有点老式却富含创造的生命过程。平淡而有意义。它不是一种美学理念,而是一种生存态度,是要构筑一种审美性的生活状态。在这个意义上,审美态度与审美现代性在内涵上是一致的。是一种意志力的提升与充盈,即一种对现实生活的史诗体验。

在看似不经意的安排下,宋孝慈作品所表现的美不在于平常的、现时表象的感官愉悦,而存在于亘古渺远、珍视与希冀的宗教情愫之间。画面中寂寥朦胧的远山,晨曦中平静的湖面,如镜子般映射出现代人幻想中的精神世界和理想生活。最美的部分是在朦胧的轮廓或模糊的影像上,散淡的色彩和笔触平添了画面的诗意。宋孝慈通过他朴素、凝重的全景视野的绘画,表达出一种对自然的超功利欣赏态度与敬畏依恋之情。

宋孝慈对大风景画面出色的控制力和表现力,来自于他绘画的真诚以及在探索实践漫漫长路中储备起的学养。因此,他笔下的山川、河流、森林……才显得如此清幽、静穆、玄远……无论风景还是静物,宋孝慈的作品犹如他平霭的人品,总是那么古意悠悠、十分耐看。我想,在这样一种“耐看”的背后是有着怎样的价值观在支撑?精神感觉很重要。这可以考验一个艺术家的综合素养。现在好多艺术家最缺的就是绘画的内涵。宋孝慈的艺术与内心经验有关。

无需去谈所谓的技术形态,宋孝慈对于绘画的坚守,令我感动……而他宁静内蕴的作品本身也已带出艺术家内心世界的厚朴、高贵与典雅。他朴素的语言风格所呈现出的自然静谧、天人合一的景致,召唤着我们去重新发现天地之大美……发现远古与当代之间所存在着的必然……发现信仰的价值……沐浴到超越民族文化的普世思想的光辉。

有幸受邀,跟随“画友沙龙”这个河南甚至中国独一无二的艺术群体(宋孝慈是其成员),体验到野外写生所给予我的特别感受,亲眼目睹一幅幅风格迥异的绘画作品诞生,感受到那种鲜活的创作律动。令我想起查尔斯·萨奇在2004年接受英国《艺术报》的一次采访中,所感叹道:没有什么比站在一幅伟大的绘画前更令人兴奋的事了。

直接向大自然获取灵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而唯有这样持续地注入营养才是艺术可持续发展的永恒途径。我想到“熵”(一种不能再重复用做功的能量总和),人类在向自然界索取、创造富裕生活的同时,不能以牺牲人类自身生存环境为代价。为了人类自身、为了子孙后代的生存,通过许许多多的曲折和磨难,人类终于醒悟过来,终于认识到“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必须爱护地球,共同关心和解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并开创一条人类通向未来的新的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当代艺术中,绘画这种传统的艺术语言似乎失去了往昔的中心地位,但它从来也没有远离过我们的精神生活。画家通过绘画锁定往昔的图像记忆……从情感表达、视觉形象和文化意义上,绘画都有其他艺术媒体无法替代的特点。绘画——只要它还能够承载时代精神,就会一直生动地延续下去。”

尽管艺术总是在宣称精神的自由,但它还是像以往一样逃不脱经济的控制。绘画的命运依然紧紧系在世界经济的涨落上。资本的投入可以成就绘画市场的繁荣,它同样可以制造艺术精神的窒息。绘画也还有很多问题,它不能不随着时代而不断改变。而今天,真正值得我们忧虑的不是绘画的未来,而是艺术的未来,人类精神的未来。

宋孝慈,1935年11月11日生于河南省滑县。1954年毕业于河南师专体艺科美术班。1962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油画专业。1982~1983年在广州美术学院进修油画。

先后从事美术教育、宣传工作、群众美术、装帧、装潢设计、美术编辑等工作近40年。

上世纪50年代学生时期创作的作品有宣传画和连环画,如《把余粮卖给国家》《志愿军节约故事》等。

80年代以来参加省级美展的作品有《冬》《小花》《牧》《晨曦》《沙石沟》等。其中,《沙石沟》获省二届油展一等奖,《山村》获省三届水彩水粉画展一等奖,获优秀奖的作品有《梯田》《溪》和《牧》等。

参加全国美展的作品:《光摇银海》参加了第六届全国美展,《解冻》参加了第二届全国水彩水粉画展,《山村》参加了第三届全国水彩水粉画展。

出版和发表的作品:油画《鸡冠花》《静物》《向日葵》《黑马》等数件作品入编《中国当代油画集》,《陕江映晖》《海湾风光》等以单全开和中堂形式出版,另在报刊上发表和入编各种作品集的作品达数十件。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油画学会理事、河南省编辑委员会理事、河南美术出版社副编审、河南漯河市美协顾问。

在《中国当代美术家书展家汉英辞典》《中国当代艺术家系列光盘》《中国美协会员名录》等多种辞书中均有词条介绍。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