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08版:映像十八谈 上一版3
“映象十八谈郑州篇”之各界访谈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映象十八谈郑州篇”之各界访谈

——访谈嘉宾

把学习“十八谈”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的动力

郑州出口加工区管委会副主任 梁安东

2010年7月份,出口加工区管委会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政府工作部署,集全区之力快速、高效推进富士康项目建设。从接到建设任务到第一条生产线正式投产,我们仅用了一个月时间,从而开创了富士康项目建设的“郑州速度”。

“十八谈”以及“新十八谈”文章,每一篇我都认真研读。这一系列文章站位高,落地实,思辨性强,让我们看到了各省辖市、各职能部门的思路和举措,对中原经济区美好前景更加充满信心,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存在的问题,找准了工作方向。特别是 “新十八谈开放篇”文章《举省开放促崛起》,让我感触颇深。文章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深刻阐述了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意义,透彻地分析了对外开放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全面指出了做好对外开放工作的思路和举措,对我们出口加工区做好下一步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记者 裴蕾

郑州造血干细胞捐献成绩全国瞩目

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 张春香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造血干细胞和器官捐献的认知率是一项重要指标。在“映象十八谈郑州篇”中,郑州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张春香主要讲的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内容。

张春香说,去年,郑州造血干细胞捐献人数突破了100例,捐献者人数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和省辖市之首。

“去年,郑州市有27名志愿者捐献造血干细胞,这在全国名列第七,比大多数省会城市都高。”

张春香说,每一位捐献者,都让人非常感动,有人为了捐献造血干细胞,推迟了要孩子的时间;有的捐献者把刚开张的小店交给别人打理;还有捐献者得知对方出现重度排异反应,移植可能失败之后,毅然决定二次捐献淋巴细胞。

“这是郑州市民文明素质的绝佳体现,更是市委、市政府,各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倡导的结果”。张春香认为,从这个角度讲,郑州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当之无愧。记者 邢进

办均衡、优质、特色的惠民教育

市教育局局长 毛杰

去年的“十八谈”中,“创新”、“发展”、“中原经济区”等词彰显着加快领导方式转变,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力量,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今年的“映象十八谈”,为未来的发展绘就宏伟蓝图,更加鼓舞人心。

今后我市的教育工作,将继续贯彻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力争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教育资源,有效缓解孩子们“上学难”、“上学贵”的局面,整体提升我市基础教育的实力和品质,办好均衡、优质、特色的惠民教育。

在高效推进我市优质教育资源倍增计划中,计划加大市本级对区属及行业、部门办学的投入,提高市区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建立“校聘”、“局聘”、“市聘”三级教师储备机制;加大校际交流力度,实施教育教学精细化管理、精细化分析、精细化评价,重点开展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评价实验;同时,将增配优质学校干部职数,赋予优质主体学校校长更多的干部管理权。 郑州晚报 董艳竹

真抓实干持续提升省会城市管理水平

市城市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 葛震远

“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就是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如何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推动“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关键在真抓实干,求实重效。城市管理体现着城市综合竞争力,事关群众生活质量提高,事关社会文明进步,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城市管理局肩负着市政、环卫、公用事业等多方面的重要职责,持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打造畅通、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增光添彩,责无旁贷,任务艰巨。

当前是郑州市大发展、大跨越、大提升的重要时期,也是全面加强和提升城市管理工作的难得机遇。我们将抢抓机遇、迎接挑战,用新观念、新思维研究新情况,用新举措、新办法解决新问题,努力推动城市管理向更高层次迈进。今年着力抓好规划引领提升城市功能、严管重罚提升管理效能、创新管理提升行业形象、强本固基提升队伍素质和改善民生提升服务水平等工作。

记者 李萌

用“网络行政”助力郑州“挑大梁走前头”

ZZIC负责人 李龙

作为河南的省会,郑州在中原经济区的建设中,理应“挑大梁走前头”,郑州都市区建设高标准快速起步,郑州应该大有作为,这是中原的机会,河南的机遇,更是郑州发力的最好契机。李龙说,在经济建设的大局中,郑州在全国首创的“网络行政”也应该发出自己的声音,作出自己的努力。网络行政重在为民,重在提升政府相关部门的办事效率,这也是我们为都市区建设以网络特有的方式作贡献。

ZZIC真诚与网民互动,就是为了把社会和经济发展各个问题好好解决在基层,坚持小事不放过,大事努力做的理念,把民生实事办好办扎实。“网络问政”贵在于行,重在于做,用网络汇真情,用情感化敏感,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社会的突出问题热点问题,树立党委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记者 辛晓青

李成瑞(乘客代表)

73岁的李成瑞是名退休医生,对郑州的公交评价是:车漂亮干净,服务态度好。

服务态度有多好?李成瑞举例说到了97路公交车长冯海燕。李成瑞说,他经常乘坐公交车,特别是97路,乘车时最大的感觉就是车长热情体贴,特别是冯海燕看到有行动不方便的老年人上车,她亲自搀扶到座位上,李老先生感动得光感谢信都写了好几封。郑州公交是郑州的一个窗口,它的发展和变化,反映出郑州这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在提高。记者 张华

何顺成(乘客代表)

何顺成今年63岁,他说,可以持老年卡免费坐公交,政府给老年人办了件实实在在的好事。郑州空调公交车从2元下降至1元,也让生活在这个城市的所有乘车人都享受了经济和实惠,这就是让利于民。

郑州公交上给老幼病残孕的乘客让座率之高,是经常外出的他很少见到的。作为老年人,何顺成说,除非是出去办事,否则在上下班高峰期自己很少出去,“政府给老百姓办了好事,年轻人给老年人让座,咱老年人也很自觉”。

记者 张华

——各界声音

使命光荣 责任重大

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赵中祥

《“十八谈”映象版》首期推出了郑州篇“建设中原经济区走好‘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观后感到十分振奋,对中原经济区的美好前景充满信心,更感到在积极探索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的伟大征程中,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我们将按照省委“四个重在”、国家工商总局“五个更加”、河南省工商局建设“五个工商”和郑州市委建设郑州都市区、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的总体要求,进一步转变职能、转变作风,进一步提升素质、提升效能,务实重干,主动作为,充分发挥工商职能作用,履职尽责加强市场监管、拓展职能服务经济发展、关注民生强化消费维权,力铸郑州工商服务示范品牌,在鼎力服务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中挑大梁,走前头,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记者 李丽君

扩大开放 重在提升

市商务局局长 朱河顺

《新十八谈开放篇》站位高,着眼远,分析透彻。市商务局作为开放前沿阵地,要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应在“提升”方面做足文章,以大开放带动大发展,大合作推动大跨越,大交流促进大繁荣。

2012年,全市对外开放要实现实际利用外资37.2亿美元,引进内资1130亿元,进出口200亿美元的目标,我们要在提升方面下工夫:

第一,以更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扩大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和金融、现代物流、旅游、中介等现代服务业开放力度,引进在国际上有影响力、在国内有辐射力、对省内外资源有整合力的重大项目。

第二,以更强力量拉动外需。加大对东欧、中东、拉美和非洲等新兴市场开拓力度,引进大型生产和贸易型项目,培育出口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优化外贸结构,提高服务贸易比重。

第三,以更广范围拓展“走出去”空间。创新境外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方式,拓展发展空间,带动设备和技术出口,更大规模、更大范围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记者 辛晓青 通讯员 倪勇

拓展都市区建设的环境容量

市环保局局长 刘炳辰

“环保部门目前思考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为郑州都市区建设拓展更大环境容量。”刘炳辰接受采访时说,这是他对“十八谈”最大感触。

他还提到,在“十二五”期间,市环保局将深入推进污染减排,大力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有效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以水污染防治为重点,大力实施生态水系流域污染有偿治理。”

为全面提升农村环境质量,环保工作将以生态创建为载体,以“以奖促治”、“以奖代补”为手段,着力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还将建立与郑州都市区建设相适应的环境监管体系。

“我们将进一步提高效能效率,把服务重点转向促企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更好地服务于郑州都市区建设。” 记者 黄盈

让公交成为市民出行的第一选择

市公交总公司副总、新闻发言人 赵青海

这两年,郑州公交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关注,都把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作为畅通城市的重要工作,公交也是改善民生、方便市民出行的重要举措,省委书记卢展工更是乘坐公交,号召社会各界捐赠公交车,大大改善了郑州公交的车型。截至目前,郑州公交共有空调车2496台,占全部公交车辆的47%,车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市民乘车更舒适,在今年,空调公交还要增加500台,届时,空调车的比例要超过50%。车型的变化,对公交的服务水平的提高在硬件上提供了保障。空调车从2元降至1元,体现了政府要让普通市民共享城市改革发展的成果。

下一步,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公交更要打造优秀的团队和优质的服务,提高公交吸引力,让公交成为市民出行的第一选择,也在经济区建设中发挥优势,作为先行者,带动经济区建设。记者 张华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