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现它们,保护它们 您的身边若有珍贵的“名人故居”,请联系我们 “别看那房子表面看似很破、很旧,但它是宝。掸去尘土,它会闪出耀眼的金光。” 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舒乙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用这句话来评价文物的价值再合适不过了。但破坏文物、置文物价值于不顾的事情今日仍屡有发生。日前,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拆成为众多媒体关注的焦点,面对一些开发商极度膨胀的利益,现今该如何保护故居?名人故居又一次成为沸沸扬扬的热门话题。 从梁林故居事件的发生,联想到郑州市的名人故居。眼下,郑州有哪些名人故居?它们的现状如何?昨日,记者走访了市文物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 记者 尚新娇/文 首席记者 贾俊生/图 郑州的名人故居有哪些? 昨日,记者按照约定,来到二七路人民公园东门附近的一个小区,采访了已经退休的市文物局文物处原主任于小兴。于小兴介绍,郑州名人古代人物多,近现代的比较少。古代的有人文始祖黄帝、先秦思想家列子、法学家列子,以及唐宋诗文大家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欧阳修,建筑学家李诫等。关于名人故居,近现代的名人故居比较少。 为什么郑州近现代的名人故居不多呢?市文物局副局长任伟回答记者说:“名人故居一般指的是近现代人物,郑州市是1954年成为河南省省会,原来是一个小县城,也就没有什么名人。所以,郑州市在名人故居方面不是优势资源,而是一个弱项。” 市文物局局长阎铁成对记者说,严格意义上来讲,郑州的名人故居很少,只能名之曰故里。这样的名单可以拉出许多,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等,相比较而言,江浙地带的名人故居多一些。 康百万故居成郑州名人故居的代表 于小兴说,郑州市仅有的名人故居保护得都比较好,像杜甫故里、康百万庄园,恢复了原貌,具有一定规模。有些名人故居在偏远农村,或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保护状况不理想,还有一些随着时代变迁,土地改革或是其他政治原因被改造改建。也有个别的因为城市建设被拆掉了。目前,作家魏巍、书画家谢瑞阶的故居就已经消失了。 他还说,时代更迭,房子随着主人易换,很容易失去本来面目。而墓地一旦扎下,就容易长久延续下来,这就出现一个现象,墓地或陵园反而比故居容易存在。像刘禹锡、欧阳修、李诫等墓地,一千多年或是几百年后再去寻找,还在原地,而其故居早已化作尘埃,消失在历史的云烟中。 在现存的名人故居中,常香玉故居保存完整,比较具有代表性。其故居位于巩义市河洛镇的南河渡村董沟。故居现有院落一处,窑洞4孔,平房3间。大门外有巩义市政府悬挂的“常香玉故居”匾牌,被郑州市委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春夏,其家人筹资将故居整修一新,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这种富有当地特色的民居,以及民居旁的一草一木,都会触发人们去回忆她的童年生活,随父学艺的情景,缅怀她精湛的戏剧表演、高尚的爱国情操。 发现我们身边的名人故居 随着城市开发的加快,老建筑将会越来越少,名人故居也面临着同样的命运。在采访中,作为一个老文物工作者,于小兴发自肺腑地说,希望都市村庄在改造过程中,把经济发展与文物保护结合起来,找到最佳的结合点与解决办法。因为文物是不可能再生的。上千年、几百年都保存下来的文物,希望不要在我们这代毁掉,落下骂名,留下遗憾。 采访时,于小兴的一句话令记者难忘,他说,名人故居并不是因为它本身有什么艺术与科学的建筑价值而被保护,而是因为名人在这里生活工作过,而发生了重大历史价值。斯人已没,他们住过的老屋、用过的旧物、曾安息的墓地,尽管在岁月的磨蚀中残损退色,但我们依然可以在他们的故居中感受到他们的气息,怀想这里曾发生的故事。 消失的已经消失了,存在下来的我们要给予珍惜。保护名人故居不是一个人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需要全民树立这方面的意识。郑州的名人故居资源虽然稀缺,但也不乏存在,朋友,您的身边若有珍贵的“名人故居”,请联系我们,让我们一同携手,去发现,去保护!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