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送书下乡河南行动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不能再让贫困乡村的孩子没书读”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送书下乡·河南行动”勾起许多读者的思绪
上小学的她在羊圈里写作业
数学课本让绵羊啃去三分之一
上海的王先生微博上看到这个活动
发来长文讲述缺书的日子
“不能再让贫困乡村的孩子没书读”
明天早上八点出发去淅川送书
想去送书的读者请和发起人之一赵雨虹联系报名
读者已经捐了好多书了。 记者 廖谦 图
见报后一周内领奖有效 欢迎读者向晚报提供新闻线索。 文化路店:61005777 经七路店:63615777 东明路店:66353377 每天奖价值144元礼品 每周奖价值600元礼品 每月奖价值1000元礼品

“送书下乡·河南行动”勾起许多读者的思绪

上小学的她在羊圈里写作业

数学课本让绵羊啃去三分之一

上海的王先生微博上看到这个活动

发来长文讲述缺书的日子

明天早上八点出发去淅川送书

想去送书的读者请和发起人之一赵雨虹联系报名

昨日,我和志愿者赵雨虹联合发起的“送书下乡·河南行动”活动,勾起好多读者的思绪。多名热心读者到我们设立的3个捐书点送书。说起缺书的往事,一个个心酸不已。这些故事,更加坚定了我们送书下乡的决心。首席记者 徐富盈

上海徐汇区的王先生发来长文,讲述没书读的日子

王先生从微博上看到“送书下乡·河南行动”,非常支持,特意发来长文讲述“缺书的日子”(晚报刊发时有删节)——

上世纪60年代中期,我在721矿古城学校读小学,学校才开办不久,图书馆的书不是很多,我经常到图书馆借书。记得我借的书多是小说和神话故事。虽然每天写完作业后还要帮母亲做家务,但还是有空看课外书。

转眼到了“文革”,学校图书馆被封了,没地方借书了,我在爸爸的书架里找书看。爸爸的书大多是文史哲方面,还有许多《红旗》杂志和苏联小说。记得有两部书比砖头还要厚,一本是《知识手册》,讲的是中国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另一本是革命战争回忆录《红旗飘飘》,邓子恢写的故事文笔好,叙事细腻,生动感人。爸爸的书多数是竖排的繁体字,看起来很累,要一边看一边猜是什么字。没多久,“文革”开始了,爸爸的书被抄走了很多。

1969年上初一时,邻居李显通叔叔借了一本《上尉的女儿》,他看完后,借给我看。有一天,我一边烧饭一边看,忽然听到妈妈回来了,吓得我把书藏进了另一个炉灶。过了一会儿,饭焖好了,我把多余的柴火抽出来,塞进另一个灶洞里,忘了书藏在里面,结果书烧成了灰烬。后来李叔叔还不上书,赔了对方一块钱。

70年代初期,我从同学那里借来了《第二次握手》《一双绣花鞋》《梅花党》等手抄本。有的手抄本字迹潦草,错别字也多,看起来颇累,还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1975年,我插队时在公溪镇小学当代课老师,各个学校的老师经常会去公溪中学开大会。公溪中学的图书馆还蛮大的,走进图书馆,我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有一次我借了20多本鲁迅的书,看了两个多月才还。

缺书的日子从1976年我在古城中学工作时有所好转,从高中语文组的袁老师、刘老师、傅老师那里借到不少好书。如《契诃夫短篇小说选》《唐吉·诃德》《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中国文学史》等。

那么多年过去了,现在看书已不再成问题了,我常想:但愿以后永远不会再有缺书的日子。

老家嵩县的张女士:数学课本被羊啃了

昨日下午,我们设在绿东村巡防中队的捐书点,先后有6位市民来捐书。

张女士带着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来了:“上午看到报道后,我把大女儿字典、词典等收拾了10多本。中午接儿子回家,一听说捐书,他嚷着和我一起来。”

42岁的张女士感触颇深:“我老家在嵩县车村镇的山村里,小学都是在老师家里上的。一年级和二年级,在不同老师家里上学。”

“张老师家的东墙头就是教室,墙上写着‘农业学大寨’,有阳光的日子很暖和,墙上挂个黑板,我们搬个凳子坐在下边,一下雨就停课。上二年级时一个下午,正上课时下雨了,老师让学生们有的到屋里写作业,有的到羊圈里写作业。我没有抢到屋里的位置,只好待在羊圈里,身后就是张老师家的绵羊。我低头在小马扎上写作业。感到书包有点动,没太在意。写完作业,扭头一看,绵羊正在啃我的数学书,已啃去了1/3。我当时就哭了,从羊嘴里拽出剩下的那部分……”说到这里,张女士的眼角红了。

“第二天,老师去了公社,中午回来说,没有多余的课本。我二年级下半年用的数学书,就是从羊嘴里拽出来的2/3课本。”张女士说,以后很多年,课外书也很少,“如果那时有人组织到我们老家送书就好了。”

开奥迪来捐书的刘先生:语文课本被油灯烧了

下午4点多,刘先生开奥迪送来20多本书,他是和儿子一块儿来的。“晚报发起的这个捐书活动,我非常支持,本来今天下午要去武汉的,我改成明天了。给贫困农村捐书,是一件大好事。”

刘先生对儿子说:“爸小时候,没见过这么多课外书,连课本都是抄人家的。”

刘先生老家在南阳方城小史店乡,“虽然不算是山区,但1985年前后,那里还是很穷的,我那时读初中二年级”。

他上的是联中,不如乡重点中学有名,学校基础设施很差。女生有宿舍,男生没有,男生晚上睡在教室里。“同学们挤在一起,学校没有电,用的是汽灯,晚上9点准时熄灯。”

“熄灯后学习,有条件的买蜡烛照明,我家兄弟6个,我老四,家里穷,我妈弄了一个小油灯。”刘先生说,有天晚上,他伏在被窝里看书,看着看着睡着了,有几页书翻到了灯芯上,书先被烧着了,又把被子烧着一片。同学叫醒他时,语文书烧得只剩书背了。

“我不敢给我爹说,我爹本来打算让我们兄弟俩一人不再上学,如果听说我烧了书,要花钱买,会立马让我回家种地。后来,我抄了一本语文书。那年,我的语文考了全班第一。”

一位不留姓名的读者想资助王中姣读书

昨日下午4点,一位读者打通了我的电话,详细了解了王中姣的家庭状况(昨日晚报曾刊发了王中姣和哥哥在一贫如洗的家里学习的照片)。

“我想支持她和哥哥上学,我想今后定期给她汇部分学费和生活费。”这位男士说。

我问他的姓名,他没有回答,急促地说:“你不要问我叫啥!我不想上报纸,你快点说说你的银行卡号,我先汇上1000元。2月11号这一天,你去淅川时一定捐给她,我不想见她,只想暗中帮助她。”

直到昨晚8点,还有读者来送书。绿东村巡防中队队员王风生说:“我们放弃休息时间整理捐来的书。为了贫困的农村的孩子,累一点也值得。”

赵雨虹请晚报读者留意,这次去淅川后,她还将去卢氏、方城等贫困乡村考察,“我们计划在全省为缺书的乡村建免费借书点。背后有这么多充满爱心的市民,我们只要坚持种下爱心,就会收获希望”。

活动

送书下乡

明天去淅川

怎么报名看这里

集合地点:中原区前进路与洛河路交叉口西北角

集合时间:2月11日早上8点,装上书后立即出发

行车路线:郑州-许平南高速-沪陕高速-西峡(下)-淅川

借阅地点:寺湾镇党岗村

荆紫关镇山根村

荆紫关镇岳王庙村

送书费用:行车费、住宿费、餐费AA制

报名须知:短信或电话报名时,请留下姓名、参与人数、联系方式,是否有车(车型),可否搭载。

希望有车的读者到贫困山区献爱心,顺便带上大学生志愿者。在淅川,我们还可以看看三省交界处最知名的“一声鸡鸣三省响”的荆紫雄关,也可绕道到南水北调源头丹江口水库看看。

“送书下乡·河南行动”发起人之一赵雨虹手机:15039054717。

我们设了三个捐书点

西区:郑州晚报305室(陇海西路与文化宫路交叉口)

咨询电话:96678

洛河路与前进路口西北角绿东村办事处治安巡防监控室

咨询电话:15617983813

东区:郑州晚报东区记者站,农业路政七街口省汇大厦1210室

咨询电话:60955266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