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拾金不昧可获奖励是个好思路
粗线条“三公”账本“好”在哪里
让爱回家,“不看广告看疗效”
国家赔偿,让求偿路更平坦
女贪官悔过书“引”出的话题
广告
2huih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女贪官悔过书“引”出的话题

□晚报评论员 闵良臣

湖南株洲原房产局硕士女处长尹春燕因受贿被判有期徒刑8年。在“双规”期间,尹春燕写下了3300多字的悔过书,并在悔过书的开头还引用了19世纪德国大哲学家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结论”起首的那句名言:“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时常反复地思索,越是在心中灌注了永远新鲜和不断增长的赞叹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律。”(参见2月13日《广州日报》)

大概连尹春燕自己也没想到,她的这份悔过书居然创下一个“纪录”,报道中参与调查的一位株洲市纪委工作人员称:“尹春燕的悔过书是我见过的处级干部中文采最好的。”

说起来,其实很平常。现在不仅提倡官员年轻化,更提倡知识化。一个硕士读过一点康德,知道这句名言,在写悔过书时突然想起,又引用了,没什么可稀罕的。

现在的问题是,既然对这句名言是如此“谨记在心”,一次次接受别人的贿赂时怎么就把这“心中的道德法律”给忘了呢?可见,在金钱物质引诱下,“年轻化”也好,“知识化”也罢,甚至包括牢记哲学家的名言,都靠不住。

另外,只要想一想,多少还会觉得这事有点奇怪:比如说,中国的一个官员,写悔过书时为何竟想到的是一位德国哲学家的名言呢?我这里并非反对中国人读康德,更没有中国人就不能用康德那些道德文字来自律的意思,而是想,在我们这个国家,一个官员只要真心想做一个好官,什么名言都没读过,照样可以做到。而如果不是下决心做好官,或者经不起一点利诱,就是读了“一箩筐”名言,怕也不起多大作用。

众所周知,不论在做人还是做官上,本土的“名言”多得是,比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比如“革命工作没有贵贱之分”,比如“我们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总之,一个官员,只要时时想到自己是“为人民服务”的,想到自己只是“人民公仆”,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还会收受贿赂、还敢收受贿赂吗?可见,我们有些官员在看待自己的身份、看待自己的权力上是很不正常的。

这样一说,又引出一个话题,看来凡是依靠标语口号式的说教,依靠像康德这种名言熏陶,甚至再加上各种“培训班”之类,往往都未必能起多大作用。我们现在需要的不是别的,是如何使官员真正认识到手中的权力应该为谁所用,然后如何对这些权力实行有效监督。

应该说,这名女贪官在悔过书的开头引用康德名言绝非为了得到“文采最好”的“称赞”,只能说这是她的“知识结构”使然以及人性的自然流露,而这些东西并不能帮她做一个好官,这是每一个官员以及组织部门都应该认识到的。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