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送书下乡 河南行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整个行程,我们被强烈的感动包围着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跨鄂豫陕三省“送书下乡”
周六这一天
我们直到晚上8点才吃上第一顿饭
整个行程,我们被强烈的感动包围着
感动中国人物——“最美乡村女教师”李灵
一口答应做“送书下乡河南行动”形象代言人
王中姣和哥哥王中金,拿到新书,捧起来就读。
本报记者把读者捐的1000元钱,递给王中姣父亲王维岐。
志愿者韩静女士给王雨梳头,孩子很少享受母爱一般的关怀。

跨鄂豫陕三省“送书下乡”

周六这一天

我们直到晚上8点才吃上第一顿饭

感动中国人物——“最美乡村女教师”李灵

一口答应做“送书下乡河南行动”形象代言人

2月11日下午5点20分,我们从殷庄出发,向第二个义务借书点——山根村、第三个义务借书点荆紫关镇前行,直到晚上8点才吃到第一顿饭。

12日一大早,我们进入深山看望贫困儿童。一路上,我们被浓浓的爱心包围着,很多人泪流满面。

感动的不仅仅是志愿者,获悉我们发起“送书下乡河南行动”,感动中国人物——“最美乡村女教师”李灵,一口答应做活动的代言人。因为,她深知贫困乡村的孩子无书读的苦楚。

首席记者 徐富盈/文 记者 张翼飞/图

2月11日下午5点20分~6点10分

第二个义务借书点,书到就开张了

从殷庄出发,第二个义务借书点——山根村就在山脚下。

66岁的退休老师程振声,早早站在村口等送书队伍。这个义务借书点设在程老师家中。

赵雨虹把“随手送书下乡”的牌子,郑重地交到程老师手中。

程老师带我们看他用竹子做的简易书柜。“书放到竹书柜上,不受潮,不发霉,还设有通风口。”程老师心非常细。

刚放好送到的第一批800本书,两名村民就来借书了。看到自己的努力这么快得到回报,我们都会心地笑起来。

程老师家东边,是志愿者曾经帮助过的魏建民家。老魏的妻子椎骨受伤,天天坐轮骑,去年秋天,他16岁的女儿因没有钱而辍学。网友听说后捐了点钱,老魏的女儿重新回到南阳经济管理学校读中专。

老魏的儿子——10岁的魏静浩端着盆,撒着玉米粒在院里喂鸡。魏静浩说,他想让小鸡快点长大,卖掉挣钱给妈治病。除了书,爱运动的他最喜欢我们送去的羽毛球拍。

早上8点半从郑州出发,到现在已近10个小时,我们一家挨一家跑,没有停下来吃饭的时间。

2月11日晚上7点

第三个义务借书点,一脚踏三省

从山根村到荆紫关镇,一路是窄窄的山路,并且得经过湖北郧县一部分,再由白浪镇进入荆紫关镇。

其实,荆紫关镇也是白浪的一部分。白浪位于鄂陕豫交界处,镇中心就是三省交会处。送书的车队经过三省交会处,我们下了车,站在这个小小的界亭边上,亭子里有一块不到一尺的小界石,踩上去便是“一脚踏三省”。这次送书下乡,能跨三省,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骄傲和自豪。

晚上7点,送书车队终于赶到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义务借书点荆紫关镇。

这个借书点设在崔建龙老师家,由他的妻子专职负责。“我们这个镇人口比较多,我家刚好在镇中学和小学附近,我这个借书点的书,以学生为主要借阅对象。”

卸下剩下的书,我们都松了一口气。安排好住宿,立即冲上街找饭店,晚上8点,我们终于吃到了当天第一顿饭,吃起来特别的香。

中原区外国语小学副校长范军伟和学校的赵老师一起来了,他们不但是志愿者,还有一个使命:与荆紫关镇一所小学结成友好小学。

当晚10点,范军伟终于和荆紫关镇小学校长时新芳见了面,两位校领导初步达成了建立友好小学的意向。

2月12日6点半到11点

进山探望晚报报道的贫困儿童

12日早6点半,我们按时起了床。当天的任务,是探望两个贫困家庭。

四年级的王雨,家住荆紫关镇深山的三岔村,父母去世,和70岁的奶奶相依为命。

每次上学,王雨要走很远很远的山路,奶奶怕她有所闪失,前年,老人锁了家门,在小雨上学的镇小学附近租了一间民房。老人捡废品卖钱,供养孙女上学。

8点,我们来到小雨家里,奶奶早早出门拾废品去了,王雨刚刚起床,正在穿衣服,头发零乱。

谢子晗的妈妈、志愿者韩静女士,走上前给王雨梳头。可能是很少享受母爱一般的关怀,小雨有些害羞。

王雨说,这间房子每月房租60元,奶奶拾废品每月可以卖200元左右,剩下的钱,两人可以生活下去。

和王雨挥手告别,车队进入深山,在山间公路上穿行,上午10点,赶到了狮子沟村,晚报报道过的王中姣住在这里。

远远看到那间土坯房,赵雨虹叫了一声“王中姣”,一个漂亮的小女孩闪现在门框边。“阿姨。”孩子轻轻叫了一声。

我把不愿意留下姓名的读者捐的1000元钱,交到王中姣父亲王维岐手中,王维岐眼里闪着泪花。

志愿者谢国祯和家人一起,给王中姣捎来了厚厚的新书。王中姣和哥哥王中金,捧起新书读起来,真像饥饿的人看到面包一样。

11点多,我们完成了这次入山捐助之旅,踏上了返回郑州的行程。

晚上6点多,我们回到郑州。两天行程,我们跑了千余公里。

三个捐书点常年开放

详情请关注郑州晚报新浪官方微博

从今天起,“送书下乡河南行动”将主要在郑州晚报新浪官方微博上推广,我们设的3个捐书点常年开放。3个捐书点的地址和咨询电话将在晚报微博公告栏里公布,请查阅。

让我们共同努力,做好这件善事。

听到我们

发起“送书下乡”

李灵感触很多

“想起2009年,我带着收来的书回到学校时的场景”

昨晚,电话中,再次听到李灵熟悉的笑声。

一阵问候过后,听到我们邀请她担任“送书下乡河南行动”的形象大使,李灵有些激动。

“再次想起2009年的那个夏天,我在雨中骑三轮车为孩子们收书时的情景。”李灵说。

她还讲了一件让她格外感动的事:由于全国各地不断有热心人给希望小学邮寄课外书,2011年夏天,她把一些书送往周边县市的其他学校。

“刚进校门,孩子们把我围在中间,争先恐后去抢着抱书。那一刻,就和我带着收来的书回到希望小学,以及郑州晚报送书车走进校门时的场景一模一样。”那一天,看到这一幕时,李灵哭了很久,2009年的经历再次清晰地涌现在她的脑海中。

“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让更多的孩子感受到大家的温暖。我很荣幸能和所有热心人一起参与‘送书下乡’这个活动。”电话中,李灵的声音有些微微发颤,“对很多农村孩子来说,一本书就是一个宝、一本书就是一份财富,知识会改变农村孩子的命运。”

李灵觉得,这次“送书下乡河南行动”,比自己2009年街头收书的事更有意义。“我收书是为了一所希望小学的孩子,而这次是为了更多更多的孩子,意义更大。”李灵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热心人加入到“送书下乡河南行动”中来,她将和大家一起,为更多渴望读书的孩子们送去一份希望……记者 常亮

特别感谢两位志愿者

田晓磊:10日下午,他从上海坐飞机回郑州,与分别许久的妻子团圆。在飞机上,他看到了晚报的报道,深受感动。一下飞机,他和赵雨虹取得联系,想加入去淅川的志愿者队伍。“我本来还要去平顶山走亲戚,但我想,还是做完这次公益活动,山里的孩子们,太需要帮助了。今后,我还会加入这个活动,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王风生:绿东村巡防队员,是最早加入送书下乡活动的志愿者。他和巡防队员一起,经常放弃休息时间,整理读者捐来的书。10日,他的女儿因病住院,但是,他坚持入深山送书。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