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热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一月内几次偷钙片
说是回家补钙
“小胖孩”上学的事有结果了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团团爱心把在火车站流浪的他们包围
“小胖孩”上学的事有结果了
孩子笑脸中带着一丝期盼
“真想马上回家上学,那里还有我的朋友和同学呢”
还有个好消息
当地村支书说,尽快为老人办理低保,为孩子解决户口
热心人的笔记本上,除了地址,小胖孩还写了几个“谢”字。

孩子笑脸中带着一丝期盼

“真想马上回家上学,那里还有我的朋友和同学呢”

还有个好消息

当地村支书说,尽快为老人办理低保,为孩子解决户口

晚报“10岁小男孩跟奶奶卖小凳子捡饮料瓶”的报道(2月9日、2月10日)刊发后,在网友和读者范围内迅速掀起了一场“关爱10岁辍学小胖孩崔召均”的热潮。

“大家都帮一把,让小召均早日重返校园。”这句话,一时成为大家的心愿。

除了热心的郑州市民,北京、广州、焦作等城市的网友也纷纷打来电话,大家都想尽一点力,帮小召均实现上学梦想。 晚报记者 常亮 文/图

有一种力量叫“凝聚”

“看了小召均的报道,我哭了好几次,想给他拿点钱。”2月10日下午,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焦作网友,通过晚报新浪官方微博了解小召均的故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通过多方打听,她找到记者电话,想通过自己在郑州的朋友,给小召均送去200元钱。

“希望他早点上学,他去学校那天,一定要告诉我。”挂断电话前,这位焦作网友再三嘱咐。

“看他们缺些什么东西,孩子的衣服?身高大概多少?”

“有双小手套,没帽子。得添加。孩子个子有一米四吧。但是比较胖,衣服不好,买了送去。”

…… ……

一句句来自网友充满温暖的留言,不时会出现在论坛和微博上。

2月11日一大早,交巡警9大队民警王志丹开始发动身边的朋友和同事,为小召均寻找学校。“我已经委托教育部门的朋友打听了,能住宿的学校不好找。我再去找找,有结果立刻给你打电话。”

小召均的奶奶刘姨新这两天也一直奔走于各个学校之间,四处为孙子打听上学的事。有一点让她有些纠结:“能够住校的小学不好找,我这么大年纪,也没法天天接他放学,唉,均均还小,这是我最放心不下的事儿。”

想了半天,刘姨新说,还是把小召均带回老家上学,“虽然家里的房子又破又脏,但对均均上学来说,至少是个稳定的住处”。

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事情,刘姨新沉默了一会,然后,坚决地说了一句:“还是回家吧,均均上学后,我找点事做,看能不能挣点钱,慢慢把欠别人的账还了。”

有一种美好叫“希望”

带着祖孙俩的想法,我再次打通兰考县毛古村的支书曹文军的电话。

听到小召均想回老家上学,曹文军很支持:“回来上吧,老家的学校也不收啥学费。”

曹文军说,刘姨新以前叫刘克枝,去郑州后改名刘姨新。

“以前给她说过几次办低保和小召均户口的事,没过多久,他们就去郑州了,很少回来。”曹文军说,刘姨新家的经济条件完全符合低保要求,“只要把身份证件交到村里,就可以申请低保了。”

对于小召均没有户口的事,曹文军说,小召均没有医院出生证明,至今没有办理户口。回到老家后,他会给小召均开出相关证明,让孩子到当地派出所办理入户手续。

有一种爱心叫“付出”

昨天下午4点,再次来到火车站广场,很快,我在广场一角看到了坐在小凳子上吃午饭的祖孙俩。

“咋不买点菜吃,光吃馍能中?”我看到小召均手里只有一个馒头,一阵心酸。

“没事,奶奶包里装有水,一会喝点水就行了。”小召均站起来跑到奶奶身边,迅速拉开拉链,从包里掏出一个饮料瓶。

“出门前在家接好的热水,走到这,也不咋热了。”小召均用力拧开饮料瓶盖放到嘴边。

“咕咚……咕咚……”几声干脆的下咽声传来,一满瓶水,瞬间下去了一半多。

大约过了20分钟,堡隆酒业公司的副总宋伟女士来到火车站广场。

看到有热心人看望自己和孙子,表情激动的刘姨新走过去,紧紧握住宋伟女士的手,嘴里一直念叨着:“咋恁多好心人,大家都对俺这么好,俺可咋报答啊?”

宋伟一边安慰刘姨新,一边轻轻拍着她的手背,给祖孙俩介绍了一下公司对小召均的资助计划:公司董事长黄俊勇决定,从今年开始,每年资助小召均2000元助学金,除此之外,承担小召均老家房子维修所需要的近3000元费用。

听到这个消息,刘姨新慢慢抬起右臂,不停擦拭脸上的泪水。

一旁的小召均不停笑着在周围跑来跑去,说话的声音也变得响亮起来:“奶奶,咱早点回老家吧,我都可以上学了,学校里肯定还有我以前的朋友和同学呢。”

几分钟后,小召均在一张小凳子上坐了下来,一只手托着下巴,看着远处……

有一种感谢叫“铭记”

“我真不知道说啥好了……”刘姨新哽咽着,这位一直带着孙子在外坚强生活了几年的老人,激动得半天没说出一句话,只是站在原地,任由泪水落到地面上。

“均均,咱要把这些好心人的名字都记下来,等你长大了,要好好报答大家。”刘姨新拉起小召均的手,两个人站在原地,不停地对着宋伟鞠躬。

“千万别这样,千万别这样。”宋伟有些手足无措,急忙伸手去阻拦。

“召均会写字吗?在阿姨本子上留个地址吧。”几分钟后,宋伟从包里掏出一个黑色的笔记本递给小召均。

“嗯,我会写。”小召均有点兴奋,翻遍奶奶的背包,从里面掏出一支红色水笔,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呵呵,只有这一支捡来的红笔。阿姨,我写的字有点歪,不知道你能看懂吗?”

小召均认认真真、一笔一画地在黑色笔记本上写了起来。

几分钟后,宋伟的笔记本上,歪歪扭扭地多了几行大字: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仪封乡毛古村第五组,崔召均。除了地址外,小召均还在本子最下方的位置上,多写了几个“谢”字……

宋伟临走时告诉刘姨新:这几天,刘姨新把租房处的东西整理一下,然后,大家一起带小召均回老家,让他重返校园!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