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加快郑州都市区建设 上一版3  4下一版
解读郑州新型城镇化六个切入点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解读郑州新型城镇化六个切入点
几百个城中村和城郊村融入中心城区
村民由“房东”变“股东”
昔日的燕庄,现在的曼哈顿广场(资料图片) 记者 马健 摄
之 3 切入点
去年年底一工地开工(资料图片) 记者 马健 摄
之 4 切入点

【讲话原文】

市、县两级要抓紧编制相关规划,做到总体规划、修建性详规和区域城市设计“三规并行”、交叉推进;各县(市)区、管委会要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群众自愿、规划引领、交通先导、双改同步”的原则,认真落实我市“四类社区”建设相关指导意见。

逐步改善群众居住环境,使群众享受到更好的城市公共服务。

加快四类社区建设

几百个城中村和城郊村融入中心城区

村民由“房东”变“股东”

强力推进老城区整街坊连片改造

“四类社区”,是指“城中村改造”、“旧城改造”、“合村并城”和“新型农村社区”。

建设“四类社区”,目的是要逐步改善群众居住环境,使群众享受到更好的城市公共服务。据悉,除郑东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外,郑州市建成区310平方公里内共有124个行政村(含228个自然村),占地约70平方公里,涉及村民30余万人,涉及暂住人口约160万人。

按照2010年底公布的河南省城乡建设三年大提升行动计划要求,2012年底前省辖市现有建成区内的城中村全部实施改造,城市新区功能区、产业集聚区和城乡接合部村庄基本完成一体化改造,避免形成新的城中村。

近年来,郑州的“城中村改造”一直在提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要把政府主导试点村改造作为着力点,强力推进老城区整街坊连片改造,打造精品特色街区。

加快推进已经市政府批准的99个城中村特别是69个遗留问题城中村改造;要坚持“尊重协议、执行政策、政府适度担责、互谅互让、解决问题”的原则加快推进。

旧城改造对于每个城市来说,都是个不小的难题,按照郑州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旧城改造”要遵循“政府主导、以区为主、规划引领、依法征收”的原则,对单宗地块面积小,难以独立安置、开发的项目,要与周边项目统一改造,今年要完成17个遗留项目。

农民和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的公共服务

2020年,郑州中心城区的规划面积要达到1000平方公里。

在这1000平方公里里面,有几百个城中村和城郊村,下一步都要把它按照中心城区的规划定位合到这个城里来。

合村并城,实际上是统筹城乡发展、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问题,农民能和城市的居民享有同等的公共服务。

2011年5月,中原区首个合村并城试点——赵仙垌村合村并城项目启动,6月底,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排名前十强的雅居乐抢滩郑州,与惠济区签下68亿元“合村并城”项目框架协议。

2012年2月8日集中开工建设的郑州都市区“十组团”之一的金水科教新城的11个项目中,包括4个村庄的“合村并城”安置小区。

金水区委书记郑灏东说,合村并城并不是简单的旧房变新房,平房变高楼,金水区正在考虑在满足群主居住需求的基础上,将其他的补偿变成商业项目的股份,由一些高端企业统一经营,每年给村民分红,让村民们由“房东”变为“股东”。

按照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今年要抓好59个合村并城试点,凡属城市规划区、组团规划区、产业集聚区周边3公里以内的村庄,都要纳入合村并城范围。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基点,是城乡统筹的结合点,是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同时是农村发展的增长点。

结合到郑州的实际,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也是组团建设的增长点。

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坚持“分类指导、科学规划、群众自愿、就业为本、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积极稳妥地推进30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为城市组团和产业集聚区发展拓展空间。

【讲话原文】

各城市组团要至少建设3~5平方公里的起步区,重点加快交通道路、自来水、燃气、暖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建设行政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文化教育休闲中心和健身中心,打造郑州市次中心。按照宜居宜业原则,以高于中心城区的标准建设外围城市组团,吸引中心城区的产业、人员外迁。各城市组团建设既要大干快上形成氛围,又要防止不讲标准、不讲档次、一哄而起,同时还要珍惜土地、保护生态、提高档次、打造精品、做出特色。

加快城市组团起步区建设

以高于中心城区的标准建设外围城市组团

打造“宜居宜业宜商宜游”城市新区

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开放型城市群

按照郑州都市区建设的总体规划,将坚持组团发展、产城互动、复合型和生态型的发展理念,按照“核心、组团、多点”的布局,构筑“两核六城十组团”的发展格局,提升郑州作为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地位,加强各城市间分工合作,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开放型城市群。支持中心城市优化布局,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周边县城和功能区为组团的空间格局。

引导形成“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城市新区

“两核”即中心城区和郑州新区。到2020年,郑州新区的建成区面积达到40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400万,GDP占全市比重达到30%。中心城区的目标定位为省市政治文化中心、现代商贸服务中心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核心区。到202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400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达到400万。未来郑州市将把荥阳、上街纳入中心城区,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大力推进郑州新西区的发展。除了继续强化中央商务区的建设之外,郑州新区将加快推进龙湖区域、郑州东站区域、国际物流园区、龙子湖高校园区、绿博—白沙组团、经开区等区域的开发建设。

“六城”是航空城、新郑新城、中牟新城、巩义新城、新密(曲梁)新城、登封新城。

“十组团”是宜居教育城、宜居健康城、宜居职教城、新商城、中原宜居商贸城、金水科教新城、惠济高端服务业新城、二七生态文化新城、先进制造业新城和高新城。

不难发现,在郑州都市区建设的定位上突出特色,拉高标杆,统筹交通、产业、教育、医疗和城市基础设施,合理调整城市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引导形成“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城市新区。

目前,“六城十组团”的规划和产业定位都已完成,正在加紧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合村并城推进、组团起步区建设和重点项目入驻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各个组团都大力推进规划区域内的合村并城、城中村改造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在交通建设方面,把新组团路网体系纳入全市交通规划的总体框架内研究,实现组团交通与外部路网的有效衔接,突破制约瓶颈,用足放大交通优势。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