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6版:文化产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张国晓:破晓的先行者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张国晓:破晓的先行者

与张国晓的见面约定在14日下午4时,地点在高新区翠竹街6号。主楼上装饰着各种动漫形象的造型,渲染着这座庞大的灰色建筑。

工作人员说“董事长还在开会”,于是先来到小樱桃展厅,高低特色不同的小樱桃饮料参差排列,墙上小樱桃衍生品更是琳琅满目,小闹钟、抱枕、书包、雨伞,各种儿童用品几乎应有尽有。

看到可爱的“小樱桃”卡通形象,就会想到郑州的一对“动漫夫妇”张国晓和杨尚君,10多年来,“小樱桃”在他们手中诞生,在他们手中茁壮成长,发展成如今如火如荼的势头。

从展厅到张国晓的办公室仅几步远。

张国晓的书案上没有摆卡通杂志书,而是各种古籍、历史名人的著书。

随着“小樱桃”事业风生水起,大众对张国晓却是知之甚少。他随和,爽朗,却不愿谈个人,但随着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不由得陷入回忆,陷入思考。 记者 尚新娇

痴迷

“当时,我给华老写信请教,他很快回复了。从高一开始写信给他,一直通到我大学毕业,他每信必复。”

受华君武影响的年轻漫画家

与张国晓的对话,使记者了解到他从前的故事。

“什么时候与漫画结缘的?为什么会对漫画感兴趣?”

“我上初中时严重偏科。数学、英语成绩是倒数,相反,语文、历史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这种现状很不利于考学,于是,就选择了美术专业。

也许是潜在的艺术细胞发挥了作用,自从与美术发生了关系,就一发不可收,到了痴迷的程度。”

“对漫画发生了兴趣,已经不仅仅以考学为目的了?”

“当时不仅画画,还投稿,第一幅漫画发表在老家报纸上,第二幅漫画被《辽宁青年》刊登。”

“《辽宁青年》在当时很火的,属于全国知名期刊。一个中学生能在上面发表漫画很不容易。”

“是的。这本杂志的最后一页专门登漫画,每期都有,刊登的都是全国漫画大家,像华君武老先生的作品经常能看到。”

“在一流杂志上发表漫画给了你更多信心?”

“给了我很大鼓舞。高二的时候,开始在《舞钢晚报》整版发表漫画。发表作品给了我很大的愉悦感,也因之受到激励,从此,便关注漫画这个行当,给更多杂志与报纸投稿,像《演讲与口才》《杂文选刊》都是我的阵地。”

促使张国晓走上漫画道路的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与著名漫画家华君武的忘年交。

“当时,我给华老写信请教,他很快回复了。从高一开始写信给他,一直通到我大学毕业,他每信必复。”

华老在漫画界德高望重,能够和一个初涉漫画的年轻人长期通信,奖掖后学,令张国晓非常感动,这些信件至今还被珍贵地保留着。

“后来我了解到,他不仅对我一个人,对好多漫画作者都是这样。他的创作和精神影响到好多漫画作者。”

大学期间,张国晓组织了郑州轻工学院唯一的漫画协会,华老还为他们的协会亲笔题名。

毕业后他到河南日报漫画月刊做编辑,创作发表了大量时政漫画。

1999年前后,讽刺性漫画在报纸上失去了阵地。取而代之的是,故事漫画热了起来。

此时,张国晓敏锐地觉察到,应该调整方向了。

起步

“这个基地落户,带来了一个新的机遇,将会使郑州文化企业形成合力。郑州动漫产业和小樱桃的发展由此进入快车道。”

“小樱桃”为中原带来一抹亮色

2000年,张国晓与杨尚君辞去公职,开始把漫画当成自己的事业经营,“小樱桃”开始起步。

2002年,小樱桃的春天来了。他们结合形势,利用漫画来表现公民道德规范,创作出一批道德规范进万家的漫画,在全省报纸集中连载,连载时间持续了一个多月,在郑州的大街小巷,到处能看到小樱桃的形象。小樱桃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了“明星人物”。

“目前已创作出3万多个小樱桃故事,围绕一个漫画人物来创作故事,这在全国是没有的。”小樱桃“创下了全国之最”,张国晓说,我们还把漫画中的好作品以动漫形式表现出来,目前出口到了47个国家。

“当时内心是怎么想的,有没有犹豫和迷茫?”

“没有,很坚定,基本没有犹豫。因为看到了漫画发展的巨大空间,才下决心投入这个事业。”

“那年,你多大?”

“我算一下,24岁吧。”

“创业压力大吗?”

“这10年压力比较大。”

“你和杨尚君之间是如何分工的?”

“我们一直有明确分工。她负责杂志内容创作,我倾向市场开拓。”

2008年,在市政府的支持下,小樱桃向新闻出版总署提出建设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河南基地)的请示,获得肯定批复,项目位于郑州高新区,由河南小樱桃动漫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建设和运营。

“这个基地落户,带来了一个新的机遇,将会使郑州文化企业形成合力。郑州动漫产业和小樱桃的发展由此进入快车道。”

发展

“动漫也是眼球经济,国外的动漫都很看重传媒,下一步着手办子报、手机报,建立动漫频道,做到全媒体覆盖,着力打造强有力的传播平台。”

传承创新,再次腾飞

现在,国家动漫基地(河南基地)已形成由一报三刊组成的动漫媒体集群,即《动漫报》《小樱桃》《好少年》《漫画月刊》。《动漫报》作为全球中文动漫第一报,填补了我国没有专业动漫报纸的空白。《好少年》是用中国动漫形式办的河南省少先队队刊,在全国是独此一家,一报一刊填补了全国两个空白。《小樱桃》的发行量也在不断攀升。

“动漫也是眼球经济,国外的动漫都很看重传媒,下一步着手办子报、手机报,建立动漫频道,做到全媒体覆盖,着力打造强有力的传播平台。” 张国晓运筹帷幄。

目前,基地已入驻动漫企业70家,占全省的80%,动画片年产能达1万分钟,居中部第一。去年,在第六届中国创意产业年度大奖评选活动中被授予“中国十佳创意产业园区”荣誉称号。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中,郑州市定位为核心,这为基地下步建设注入了动力。当前,我们站在一个新的起跑点,”张国晓分析说,“动漫既是传承又是创新。今后我们会继续深度挖掘郑州和河南历史文化资源,使之转化为产品,发挥独特支撑作用。”

张总透露,今年的一号选题是《天地之中》,要将其文化内涵、旅游资源、郑州城市精神融入其中重点打造,成为精品力作。“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工作量比较大,同时推出的还有《愚公移山》《红旗渠》《河南“三平”精神》《小樱桃4》《小樱桃5》,将我省我市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相承

“现在的批评少了,娱乐多了,但我们还是需要批评精神的,现在应该是回归的时候了。”

与前辈一脉相承的漫画精神

在张国晓众多的社会职务中,其中一项是“河南省漫画家协会主席”。

2010年6月,华老去世后,张国晓与省里的一些漫画作者为华老开了追思会,华老无私培养漫画人才的高风亮节,匡扶正义、讽刺丑陋的漫画精神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人,也影响了他所关注的河南漫画界。

“现在的批评少了,娱乐多了,但我们还是需要批评精神的,现在应该是回归的时候了。今年依托《动漫报》,每期都要上时事漫画,并且将更多作者的这类漫画推介给全国报纸。”

在他话语的背后,能够看出他作为一个漫画艺术家、一个企业管理者对社会责任的可贵担当,还有与前辈一脉相承的漫画精神。

张国晓简介

毕业于郑州轻工业学院装潢艺术设计专业,从事动漫产业工作10余年,成功打造了一个以民族动漫明星“小樱桃”品牌为核心的集漫画创作发行、动画制作、动漫衍生产品开发、国家动漫产业基地(河南基地)建设和运营为一体的动漫产业链条。现任河南小樱桃动漫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河南基地)管委会主任。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