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热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河塘边等了一天一夜,村民救了他
50岁的老连蜗居立交桥下的“洞穴”里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这种父爱叫“躲避”
50岁的老连蜗居立交桥下的“洞穴”里
半身不遂的他,靠捡垃圾为生
“我不想连累孩子们,不想回家”
他想找个看门的工作,自食其力地生活
连德友就住在这样一个狭小的坑洞内
连德友在河沿旁边搭建的一个水管旁接水

半身不遂的他,靠捡垃圾为生

“我不想连累孩子们,不想回家”

他想找个看门的工作,自食其力地生活

昨天,市民李四信来电:中州大道金水路立交桥下,有一个男子住在一个挖的洞穴里。他说自己半身不遂,不想连累家人。

记者 张玉东/文

周甬/图

洞穴里的蜗居生活

昨日下午3点,我来到中州大道金水路立交桥西南角。在一处通往桥下坡道的楼梯台阶西侧,遇见一个头戴鸭舌帽,上身穿薄外套,下身穿着休闲运动裤的男子。这个季节,他显得很单薄,不过还算干净。

男子左手拿着一个矿泉水瓶,一瘸一拐地走到七八米外一直流水的管道边,接了满满一瓶。然后,返身折回到一处洞穴前停了下来。整个过程中,他的右臂几乎没有摆动。

这是一个宽约1.5米、高约1米的洞穴,比桥下坡道高出近1米。坡道距洞穴之间凸出了两块石板,男子左手扒着洞穴边沿,踩着石板,弓着身子进入洞内。

我跟着他走入洞内,通过手机照明看到:有六七平方米的空间,尽头铺了几床被褥。距被褥约半米的地方是一块凸出的石板,上面放着几瓶药和杯子。

他选择避开家人,独自生活

男子说,他叫连德友,50岁,家住周口市淮阳县豆门乡。

“我不是没有家,我是不想回去连累孩子们。”

连德友说,4年前,他患高血压导致右半身瘫痪。在家里啥活都干不了,全靠孩子们养着。

“两个儿子都是有媳妇的人了,有他们自己的生活,可是整天费神照顾我,我心里过不去啊!我还没老,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我不能就这么一直拖累他们。”

去年8月份,老连对孩子们说要去广州,但孩子们坚决不同意。他强行从家里跑出来了,走得急,连换洗的衣服都没带。

“我身上穿的和洞里的被子都是好心人送给我的。”

“医生让我多锻炼,现在我的身体就比以前好多了。”

连德友说,他坐车到了驻马店后,又步行走到周口和商丘。他的腿不好使,一天只能走二三十里。

路上捡废品卖,换点吃的。又走了一个月才走到郑州。

“郑州的人不错,我就留下来了。”

老连来郑州的第一天就是在这个立交桥下睡的,后来,找水喝发现了这个洞穴,就一直住在里面。

洞穴不知道是谁挖的,但之前肯定住过人。

“洞穴”边竟然也有“邻居”

在连德友洞穴外面的坡道上,堆放着一排锅碗和炉子,旁边是一个简易帐篷,这些东西是一个东北男子的家当。

连德友说,他和这个东北男子几乎不交流,大家各住各的,谁也不动谁的东西。

“我左手可以拎5斤重的东西,天天捡废品到燕庄卖,换东西吃。”

未来有何打算?连德友说,想找个看门的工作,自食其力地生活,等将来攒够钱回家开个烟酒店,就不会连累孩子们了。

在现场,未来路几名巡防队员给了连德友几十元钱,劝他去饭店吃点热乎的东西,暖暖身子。

线索提供 李先生(稿费80元)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