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0版:第84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礼 上一版3  4下一版
影迷点评
“战马”嘶鸣赚足观众泪
郑州影迷
点评奥斯卡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影迷点评
《铁娘子》
《艺术家》
《分离》

84岁的奥斯卡进入老龄化

这又是一届没有任何悬念的奥斯卡,《艺术家》美美地收下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影帝三项大奖,老派表演典范的梅姑拿下影后。没有意外,没有黑马,没有大跌眼镜,也没有眼前一亮。所以,这届奥斯卡看上去就像是上了年纪的男人,每几分钟就要上趟厕所,滴滴答答地还流不干净,这真让人难以忍受,这位爷的尿点实在太多了。

人们对奥斯卡评委的老龄化有心理准备,但如果不是《洛杉矶时报》做的调查,人们可能猜不到奥斯卡评委的老龄化严重到了何种地步:这5765名学院评委中,有94%是白人,77%是男性,平均年龄高达62岁,而且,40岁以下的评委不到2%,60岁以上的评委就占到了54%。这样的比例构成,自然决定了84岁的“老奥”的审美口味。用这个口味去分析今年的奖项,就会让人惊讶地发现:这个老男人的口味还真稳定!

今年两位大热种子选手《艺术家》和《雨果》就是最受老人们喜欢的“怀旧”、“温情”的代表。如何能指望这些老人去喜欢更符合年轻人口味的《龙纹身的女孩》《危险方法》《亡命驾驶》等影片?后两部电影奥斯卡甚至连个提名都没有。

观点2

《艺术家》凭什么风靡国际影坛

黑白默片《艺术家》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不出人们意外地拿到最佳电影、最佳导演等五项大奖。联想到此前在多个国际电影评奖中的接连获奖,一部怀旧主题的黑白默片何以一时间风靡国际影坛?该片导演米歇尔·阿扎纳维修为此曾感慨:“这部电影起点很低,但终点很高,影片制作本身就是一段曲折、感人的故事。”

《艺术家》讲述了一位好莱坞男影星和一名歌女在电影从无声向有声过渡时期的一段爱情故事,片中的男女主角的原型是好莱坞明星约翰·吉尔伯特与葛丽泰·嘉宝。影片叙事手法、角色设置、镜头运用、黑白打光等各种技法均效仿上世纪20年代的好莱坞电影,唤醒了人们对默片的美好回忆。法国电视四台电影部主管曼努埃尔·阿尔迪则强调,《艺术家》拍摄的时机很重要,倒退5年至10年,《艺术家》根本没有拍摄的可能性。

观点1

观点3

斯特里普像撒切尔那样伟大

即便是在奥斯卡,像梅丽尔·斯特里普这样伟大的女演员也屈指可数。她辉煌的当红时代和奇迹般的老年时代,17次获奥斯卡提名,这个提名次数纪录只有斯特里普自己能够打破。在本届奥斯卡之前,她已经赢得了两尊小金人(1983年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苏菲的选择》,1980年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克莱默夫妇》)。更重要的是,她为20世纪欧美女性角色做了一次完整定义,从职场女王《穿普拉达的恶魔》、家庭妇女《克莱默夫妇》、战争受害者《苏菲的选择》到人文女性《走出非洲》,她的演绎令人信服。

斯特里普今年的对手非常强大,《帮助》的女主演维奥拉·戴维斯将一个黑人女佣从忍耐到反抗的过程演得丝丝入扣;《龙纹身女孩》鲁妮·马拉为了角色裸体出镜,做出了巨大牺牲;《雌雄莫辨》格伦·克洛斯将一个女扮男装的女人演得令人咋舌,演员与角色浑然一体。但斯特里普的表现获得了盛赞,是她多年来形象累积的结果,也是她对人物精彩把握的结果。在镜头里,这位伟大女演员真正活出了撒切尔夫人的英伦口音、强大内心和老年痴呆者的深刻孤独。本版文字 崔迎 整理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