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全国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今年GDP预期增长7.5%
八年来首次低于8%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京开幕
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GDP预期增长7.5%
八年来首次低于8%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京开幕

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GDP预期增长7.5%

八年来首次低于8%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5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出席盛会,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共分三部分:一、2011年工作回顾;二、2012年工作总体部署;三、2012年主要任务。

温家宝在报告中提出了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10%左右,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

温家宝从九个方面报告了2012年的主要任务: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努力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温家宝还就民族、宗教和侨务工作,国防和军队建设,香港、澳门发展和两岸关系,以及我国的外交政策作了阐述。

报告进行了110分钟,会场多次响起热烈掌声。

教育经费占GDP比例首次实现4%目标

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2012年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这意味着该目标自1993年提出以来我国有望首次实现这一承诺。

提请本次大会审查的关于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与关于201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提出:要进一步增加教育投入。汇总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中安排用于教育的支出,以及其他财政性教育经费,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21984.63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4%以上。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教育的比重达到7%。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指标是世界衡量教育水平的基础线。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要达到4%。但由于我国GDP增长迅速、财政收入占GDP较低等多种原因,这一目标未能如期实现。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逐步解决考试招生、教育教学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今年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按照总量适度、审慎灵活的要求,兼顾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稳定和防范金融风险。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今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适度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8000亿元,赤字率下降到1.5%左右,其中中央财政赤字5500亿元,代发地方债2500亿元。

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

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这是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预期增长目标八年来首次低于8%。

回顾以往,2004年我国曾将GDP预期增长目标定为7%,自2005年开始,这一预期目标连续七年被确定为8%。

对于这一预期目标的调整,温家宝解释说,主要是要与“十二五”规划目标逐步衔接,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以利于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发展。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今后五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而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这一预期增长目标被定为7.5%。而“十一五”期间我国GDP年均实际增速为11.2%。

解读 经济增速目标八年首降为哪般

往年8%左右的预期目标,为何在今年降至7.5%?

适应形势变化体现稳中求进

“把经济增速目标略微调低,适应了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体现了‘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说。

许多代表、委员认为,中国经济的外需环境可能会面临长期、深刻的调整。而国内中小企业的发展遭遇难题,激发中小企业的活力需要做艰苦的努力。

内需情况和物价水平也要考虑。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分析,目前投资很难再大幅增加,而消费受收入水平制约。此外,成本推动的物价上涨压力是长期的,经济增速高了会加重物价上涨压力。

代表、委员们认为,把今年经济增速预期目标略微调低是实事求是的。在比较严峻的局面中,这个目标的实现也需要经过一番努力,特别是沿海地区。

凸显了更加重视质量效益的导向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行长杨子强指出,适当放缓经济增速能形成倒逼机制,加快经济转型和体制创新。

“退半步是为了进一步,关键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富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赵林中说。

“经济发展说到底是为了人的发展,经济增长应该最终惠及民生,改善民生一定要与经济增长同步。”来自山东省淄博市基层社区的刘荣喜代表强调,应当把更多精力放在改善民生上,重点解决养老、医疗、农民工等问题。

2012年CPI涨幅控制在4%左右

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是关系群众利益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点工作。要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防止物价反弹,并把今年全国物价调控目标设定为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4%左右。

解读 物价上涨压力犹存

“4%的目标综合考虑了输入性通胀,要素成本上升,以及居民承受能力,切合实际。”全国政协委员、商务部原部长助理黄海表示,去年以来,我国在稳定物价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货币政策总体稳健,整个经济增速在继续回落,4%的调控目标符合预期,也为今后的价格改革预留了一定空间。

不过,尽管物价上涨压力有所减弱,但面临的形势仍然不容盲目乐观。去年CPI全年同比增长5.4%,较以往年份仍有明显提高。今年1月CPI略有反弹,同比上升4.5%,其涨幅超出市场预期,尽管主要是受元旦、春节需求增加的影响,但也说明当前通胀预期还不稳定,对通胀风险仍不可掉以轻心。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成本上升阶段,尤其是存在劳动力等要素供给趋紧的结构性因素,资源性产品价格也有待理顺,再加上全球流动性宽松格局仍将继续,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存在进一步上涨压力,这都为稳定物价总水平增添了不确定因素。

本版文图据新华社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