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8版:第一金融 上一版3  4下一版
跨境金融 让财富管理“走出去”
“缴费期限”和“保险期限”一样吗?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不少市民反映被银保产品的保险期误导了
“缴费期限”和“保险期限”一样吗?
看看本文,希望你以后能分清

“销售人员推销产品时,根本没有讲清楚‘缴费期限’和‘保险期限’这俩概念,导致我一直认为5年之后便可取钱,谁知道要存够10年才能拿回本金。”李女士误把“存5年”理解成“存完5年就能取本金”,结果用钱的时候不能及时取出。

自本报推出金融投诉热线以来,模糊缴费期限成为读者投诉银保业务误导销售的焦点。作为普通消费者,该怎样辨别银行理财产品和银保产品,防止“被保险”呢?看晚报如何为您支招。 记者 倪子

“缴费期限”不等于“保险期限”

2010年2月,市民李女士去银行存钱,一位工作人员称:单纯存款“不划算”,不如到理财柜台买银保产品。不仅每年的分红高于银行存款利率,还能随时支取。

信以为真的李女士购买了这款“每年交1万元、连交5年”的某分红型保险。但最近,儿子单位集资盖房,急需用到这笔钱时,李女士却取不出来。“当时给我介绍说可以随时取,怎么又变成只能利用保单向保险公司借款,而且还要支付利息?”李女士说,销售人员在推销这款产品时,没有详细讲清楚“缴费期限”和“保险期限”的概念,导致她一直认为5年之后便可取钱,殊不知必须存够10年才能拿回本金。

无独有偶。和李女士有同样遭遇的,还有市民鲁先生、闫女士、焦女士等。这些读者反映的投诉焦点也多集中在混淆“缴费期限”和“保险期限”。

看清不同避免“被保险”

曹女士是一位有着10多年寿险销售经验的“老保险人”。在她看来,上述这些购买银行保险产品遭遇忽悠的案例并不少见。销售人员为了完成任务,的确存在混淆“缴费期限”和“保险期限”的做法。

随着金融服务的日趋多元化,各保险公司与银行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密切。然而,银行理财产品和银保产品有所不同,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该如何辨别?

保险专家说,首先,它们产品期限不同。一般银行理财产品的期限比较短,少则几天多则一两年,而银保产品的期限较长,少则3年,多则几十年。银行理财产品起点较高,一般为5万元,银保产品起点较低,几千或一两万元即可购买。投资者一旦遇到期限较长、且起点低于5万元,一般可以认定是保险产品;其次,缴费期限不同。所有银行理财产品都是一次交清;而银保产品有的需要趸交(一次性交清),有的则需分期缴费。另外,银行理财产品和银保产品的购买年龄、收益性、销售人员以及犹豫期等也不一样。

银行理财产品和保险产品其实适合不同的群体,保险产品多数兼具理财功能和保障功能,并且必须长期持有,流动性较差,短期内退保将会蒙受较大损失,因此投资者应根据自身的资金状况、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投资目的等,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工具,以避免造成投资失误。

缴费期

与保险期限

不同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