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美美事件”的本质在于“慈善垄断”
作为河南著名的慈善人物,张瀛岑今年带到全国两会上一个《关于打破慈善垄断的建议》。
他认为,“郭美美事件”让民众对慈善机构失去信心,也造成了一种社会正向能量的缺失,“慈善是社会的润滑剂,是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慈善机构的不诚信事件,让慈善的大环境严重受伤。”
张瀛岑认为,由于目前只有极少数慈善机构获得了政府的特别许可,政府主导的或与政府有着密切联系的慈善机构维持垄断格局。从本质上说,由“郭美美”等事件引发的慈善危机,还是中国慈善体制缺陷所造成的,其症结在于“慈善垄断”。
张瀛岑说:“中国现有的‘官方’慈善运行机制,各级政府都把‘慈善’看成自己‘分内事’,要以此来筹措资金发展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这让慈善变成了一种官方行为。”
也正是由于这种“官方行为”,大多数慈善组织以政府“衙门”自居,使得善款去向不公开、不透明。
张瀛岑说,官办慈善机构有行政级别、有上级的直接干预,虽然占有社会资源,但总体来说效率较低。而已经成立的众多民间慈善组织大多数游走在法律与政策中间的“灰色地带”。
张瀛岑在议案中明确提出了,当前我国迫切需要打破政府包办社会慈善事业的模式,打破垄断格局,让慈善组织摆脱政府色彩,回归其中介服务的本位,同时明确慈善机构的独立法人地位,大力培育发展民间慈善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