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郑州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谁家的广告牌在毁花坛的家?
花儿
为什么
这样红?
冷空气来袭,全省降温4℃
信息化强大引擎助跑民生健康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小卡片、大民生——从居民健康卡透视郑州民生大情怀》系列报道
信息化强大引擎助跑民生健康

3月1日,全国首批居民健康卡首发仪式在郑州启动。这意味着今后参合农民在全省范围内看病就医将实现“一卡通”,标志着我市居民健康管理步入了信息化的新阶段,成为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里程碑。

近年来,围绕卫生信息化建设,市卫生局始终坚持“视点聚焦公共卫生,重心下移乡镇基层”的原则,重视基层,优先发展公共卫生信息化。目前,我市已建立纵向贯穿市、县(区)、乡、村,横向覆盖卫生主要业务领域的局域网络和中心;全市233家医疗机构接入专网;村村有电脑,村村信息通,实现了全市卫生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互通。

如今,无论到卫生行政部门办事,还是到医院、村所看病,每一位普通群众都能感受到卫生信息化所带来的便捷。信息化正成为郑州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强大引擎,成为惠及民生健康的“加速器”。

记者 邢进 通讯员 张岚

A

A

构筑信息化高速公路

卫生部在“3521-2”卫生信息化工程设计框架基础上,提出了居民健康卡建设要求, 2011年11月正式启动了居民健康卡项目。

郑州市作为试点城市,在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就设立了居民健康卡注册管理中心,完成了卡型的选择、密钥体系的建设、基础信息的采集、业务系统的改造等多项重点工作。

居民健康卡在郑州推行得如此迅速,得益于我市构筑了一条信息化高速公路——郑州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及新农合、妇幼保健、基层医疗机构综合业务平台等应用系统。

为了构筑信息化高速公路,我市遵从顶层设计,高端论证的理念,编制完善了《郑州市医疗卫生信息化总体建设规划方案》,投资2760余万元,建立了市级交换平台、数据中心,全市233家医疗机构接入专网;实现了以社区、乡村、妇幼保健、新农合全程联通、共享、共用的率先应用。为农村公共卫生管理服务中心、妇幼保健机构配置电脑1545台(套)、打印设备762台(套),实现村村有电脑,村村信息通;市属6家医疗机构成为第一批创建数字化医院示范单位,提升了医院综合服务效能;对2579名村医和2000多名乡镇及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进行了信息化技能培训,初步建成纵向贯穿市、县(区)、乡、村,横向覆盖卫生主要业务领域的局域网络和中心。

如今,打开郑州卫生信息平台,轻点鼠标,便能全面了解医疗机构重点指标的运行情况、每个参合农民的住院就诊及费用结算情况、儿童免疫接种情况以及城乡居民的电子健康档案等,一个窗口观全局,一点鼠标通城乡,初步形成助力新医改、服务大民生的全民健康网。

B

B

农民轻松实现网上远程会诊

卫生信息化建设为我市农民所带来的便利可以追溯到4年前。

2008年8月12日,我市医疗卫生信息化应用现场会举行。在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毛庄村卫生所,轻点鼠标,村医马福刚就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轻松实现网上远程会诊。  

马福刚说:“通过网络平台,我们村医之间不仅能互相交流探讨,碰到疑难问题还可请专家进行远程会诊。同时,闲暇之余,我们还能上网进行培训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在这里做的心电图,瞬间就能传输到大医院,接受专家的诊断和治疗,这在以前想也不敢想呀。”抱着孩子来看病的村民赵子荣接过话说,以前村民到市里医院看病要自己先垫费,电脑联网后,在村里就可报销,不用来回奔波,还能清楚地看到账户资金和消费记录,能请省里大医院的专家网上给看病。

当年,该区新农合医疗信息化应用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通过新农合医疗信息系统,该区55个村的卫生室和新农合全部实现“一卡通”,按照从农合办,到乡镇卫生院,再到村卫生室的三级管理模式,在管理、应用、监督等方面,使医疗卫生信息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新农合医疗基金完全实现了“公平、公正、公开”。

我市借鉴该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并在全市全面铺开,2010年实现了“医疗卫生信息化城市”建设目标。

C

C

信息化引擎助跑民生健康

2009年5月,我市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全面开展以来,到目前全市基层医疗单位都实现了与市卫生信息交换平台的对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综合业务平台负责采集居民健康数据,并上传至郑州市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库,通过专用网络与各家医疗机构实现安全的数据互通,对全市的医疗卫生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及区域性的共享。同时,远程双向会诊将使患者在第一时间内得到快速诊断并及时治疗,远程心电系统可实现社区医院与上级医院的心电图远程传输,患者在社区医院就能够得到大型医院的专家治疗。

“目前,全市已有15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加入郑州市联合预约挂号平台,可预约专家库中1882名副高级以上职称专家;通过双向转诊系统,可实现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间的病人互转。”市卫生局局长顾建钦说,目前全市近81%的基层医疗单位实现了与市卫生信息交换平台的对接,市级数据库已采集储存居民健康档案448.5万份,采集社区卫生、妇幼保健、慢性病管理等相关业务数据76万余条。市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开通了即时结报,并实施了“片医地图式定位责任服务管理”,开设郑州片医网。

信息化让我市参合农民即时报销成为现实,让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化管理成为现实;信息化使药品网上集中招标采购更加规范,使医疗服务更加高效;信息化也使居民健康电子化管理的梦想成真。

对于郑州信息化未来发展,顾建钦表示:“我们将继续努力,争做居民健康卡民心工程信息化的开路先锋。”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