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0版:文化产业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广告
张惠民:“快乐”的路还很长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张惠民:“快乐”的路还很长
《快乐星球》海报

2012年3月6日,位于西四环南段的快乐星球基地院内,静谧安详。车子顺湖驶过,一群在地上觅食的鸽子懒洋洋地飞起,似乎不太习惯有人打扰。在办公楼前等待《快乐星球》总导演张惠民,四处空无一人,可以想象楼内人们的忙碌。央视已经计划今年暑假播出《快乐星球》第五部。张导和剧组已经全身心地投入到小演员的深度培训中。

这已经是第三次采访张导。招待我的除了茶,还有快乐星球品牌新开发的产品——枣酪,一边是清清淡淡的苦,一边是糯糯软软的甜,以基地为家的张导,生活应该就是这样的双重味道吧。 记者 苏瑜

历程

他的心里始终有一个梦

“我就是一个导演,做事也是导演思维:抓一个好本子,带一个好班子,拍一部好片子,挣回该挣的票子。如果能再拿个奖,那这个圈就画得相当完美了。”曾几何时,张惠民还是一个唯拍戏至上的导演。

思想得到解放是在2004年。在中国儿童剧极端匮乏的情况下,横空出世的《快乐星球》可谓带来了久旱逢甘露的惊喜,继而引发了一场席卷全国且持久强烈的“快乐风暴”。视察团、考察团、参观团、策划公司轮番来到基地,他们带来的“产业化”思想让本定位于导演的张惠民茅塞顿开。

“尤其是深圳一家策划公司提出的‘向市场叫卖项目’的四句箴言在我听来真是振聋发聩。都是完全跳出电视剧的思维。在国外,少儿影视剧的收入75%来自相关产品的开发,票房收入仅占25%。为什么中国的儿童剧做不到国外的那样长盛不衰?其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搞好产业化。”

思想转变后,张惠民便开始了尝试。先与北京外语与教学研究出版社合作出版了《快乐星球》同名系列小说和漫画。书一上市即受到少年儿童的追捧,销售量一度超过《哈利·波特》,位居全国5万多个少儿图书品种销量第二名。2005年9月,由郑州小樱桃卡通公司出版发行的《快乐星球》第一部剧照版图书一套26本上市,至第二年年底,该书就发行近200万册,创下了中国图书市场上的奇迹。

图书是电视剧的直接衍生产品,参照其他品牌的经验,张惠民还将触角伸向食品和饮品的开发。

“第四部剧本创作伊始,我就给编剧说,要有自主创新的意识,要有进行产品开发的想法。然后我们一边创作,一边找厂家谈闹钟的设计与制作,不断完善。”一时间,“闹闹”什么时间上市成为快乐星球官网论坛上“快迷”们争相讨论的话题。表面上,闹闹不过是剧中主角日常使用的闹钟,其实,它是张惠民产业开发方面迈出重要一步的明证。

但这些始终不是张惠民最想要的。关于《快乐星球》,他的心里始终有一个梦。那就是自主创新机器人品牌。

“《快乐星球》从诞生起,就带着‘科技’的标签。而能把科技与生活密切结合的产品,非机器人莫属。刚才接到日本朋友的电话,还在讨论这个事情。”多年来,张导一直在关注机器人领域的一切信息,不仅委托国外的朋友代为考察,自己也跑遍了国内各知名高校的机器人研究中心以及国际机器人大赛现场。

“目前所能提供的都只是30厘米高的机器人。但我想要的是1.2米左右的机器人,只有这样的机器人,才能成为孩子的伙伴,而不是玩具或工具。也只有这样的机器人,才能真正以一个‘人’的身份进入家庭,缓解独生子女孤单的难题。而机器人本身的智能性,也将成为一把开启孩子科学精神的神奇钥匙。”

相比其他产品,高科技含量的机器人想做到自主品牌、自主创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张惠民嘴里也喊难,可神情却没有现出焦虑。习惯厚积薄发的张惠民,习惯外松内紧的张惠民,一定会在某年某月给我们一个突如其来的惊喜。正如他曾说过的一句话:“我们还在路上,快乐的路还很长。”

品牌

制造影响一代人的精神产品

“《快乐星球》品牌化进程正在稳步加快。产业化开发格局已经初步形成:我们称之为‘固本开源’,‘固本’就是巩固核心产品,也就是电视剧《快乐星球》本身;‘开源’就是充分利用电视剧的辐射力,构建一个儿童产品体系,将《快乐星球》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形成电视剧、电视栏目、图书、音像等相互结合、相互推动的多元化发展格局。”

以文化带动产业,以经济促进文化,张惠民对于《快乐星球》的产业化充满信心。 如何固本,是张惠民一直在思考、丝毫不敢放松的重中之重。

“儿童剧往往不儿童,许多儿童剧用的是成人视角、成人思维,是板起面孔来讲道理,孩子们接受不了过于沉重的成人元素。”张惠民说。分别于1988年和1992年播出的优秀儿童剧《霹雳贝贝》和《小龙人》,曾给一代孩子的童年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但这些片子很快销声匿迹。相比较国外的《机器猫》《猫和老鼠》等剧集的长盛不衰,国产儿童剧似乎只能昙花一现。

按张惠民的本意,他是不准备拍续集的,但各方面都有拍续集的要求,第五部也是如此,央视已经初步定下了今年暑假播出的计划。“已经不单单是一部电视剧的问题了,它代表了一个独有的类别,作为国家级电视频道,所播剧目题材的完整性也是首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国产动画片近年来已经日趋丰富起来,但少儿领域中科幻题材仍然是《快乐星球》独领风骚。如果不拍,那就将面临版图缺失的严峻后果。张惠民又一次迎难而上,如今,演员已经到位,各项工作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

无论是《快乐星球》收视率与票房有多高,无论快乐星球的产业链能做多大,对张导来说,一直支持着他走下去的,是一种精神,那就是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与一代人共同成长。他经常想象着,将来有一天,有不同年龄的那么一些人无限幸福和感慨地说,我就是看着《快乐星球》长大的。

对话

郑州晚报:电影版《快乐星球》进度如何?

张惠民:一个文化品牌想要进行产业升级,必须要通过电影来实现跨越。所以我对电影版《快乐星球》是慎之又慎。去年,电影版《快乐星球》开机两次,停机两次,也正是这个原因。早在2007年,我们就开始了电影版《快乐星球》剧本的创作,去年剧本总算比较满意了。最初是想拍摄低成本电影——近年来低成本电影大获成功的例子不少,可后来进行市场论证,发现投入不够。虽然不能把影片的成功盲目地寄希望于高投入,但至少要适度投入,这样才能保证质量,才能出精品,才有可能让影片去冲击亿元俱乐部;不这样,绝对完不成产业升级的任务。

郑州晚报:制作3D版,也是出于产业升级的考虑吗?

张惠民:从某个方面来说,3D是一种趋势,目前,全国一共开了六个3D频道。但不管怎么说,3D还是一种形式,注定是为内容服务的。电影不同于电视剧,观众要拿钱拿时间去观看,最起码要对得起观众所付出的时间和金钱。在此次招募小演员的过程中,我意外地发现,不知不觉中,《快乐星球》已经形成了一批新成长起来的小观众。《快乐星球》动画版播出后,那些看着动画片长大的小观众们快速被吸引,并成长为新的“快迷”。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快乐星球》,对年龄偏小一些的孩子来说,带来的是一种与动画片截然不同的新奇和魔力。后几部的动画版也正在有条不紊地制作中,我们也早就计划打造剧场版,成立剧团巡回演出。不管形式怎么变,内容都是根本。

郑州晚报:枣酪好像是2011年新流行的饮品,没想到快乐星球这么快就跟进了。

张惠民: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把各方面的因素都结合起来。对于饮品,我认为健康是第一要素,我反对儿童喝碳酸饮料。所以,我们之前生产过矿泉水、苏打水、金银花水。大枣是我们郑州的特产,枣饮品把各方面有机结合起来。非常符合我们的定位,所以很快就生产试运行了。

郑州晚报:2011年年底,郑州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已经挂牌了,接下来我们应该会有一些大动作吧?

张惠民:快乐星球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形成图书、音像、饮料、玩具、文具等多种产品的产业链,但每年1亿元的产值对全国文化产业3000亿元的总份额还是显得很“渺小”。目前,《快乐星球》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快速发展,下一步将重点推进主题公园和网游相关产业建设。各级政府对快乐星球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郑州晚报:快乐星球基地是许多小朋友梦想参观的地方,会不会影响剧组拍摄进度。

张惠民:这也是我一直头疼的问题,其实,目前的快乐星球基地是不具备参观功能的,这里就是一个供拍摄所用的影棚,参观只会让观众失去神秘感。所以,快乐星球主题公园势在必行。而且,一个大型的《快乐星球》文化产业园区也已列入发展计划,这个文化园区除了拍摄儿童科幻剧以外,还包括与之相对应的影视学校、儿童游戏产品、儿童文具类产品、儿童饮食类产品、儿童服装类以及儿童玩具类产品的开发。这个产业园区可以为少儿提供全方位的一站式服务,并且将成为一个全国大型的儿童科幻片拍摄基地。我们希望这个园区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全国亿万少年儿童为之神往的“快乐根据地”,我们也憧憬更美好的未来,建立快乐星球大厦,把和快乐星球有关的一切都汇聚在这里。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