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比起美剧《越狱》, 不止慢半拍,简直慢了三拍 号称“中国版《越狱》”的谍战剧《青盲》在长达半年的“延播”之后,本月终于亮相浙江卫视等4家卫视。虽然之前备受期待,但播出后却令观众大为失望,其中拖沓的节奏及特工“青盲”神乎其神的越狱手段,均成为网友炮轰的对象,连曾经执导《保姆与保安》《别和陌生人跳舞》等剧的柳国庆也在微博上转载:“《青盲》首播观众失望,制作粗糙浪费了好题材。” 节奏,缓慢拖沓! 《青盲》的故事可以用一句话概括:“越狱小组挖洞逃跑,失败、失败、失败,成功。”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逃亡故事,竟然叙述了整整50集!该剧才播出没几天,观众就已经在网上纷纷指责其节奏太慢:“比起美剧《越狱》,不止慢了半拍,简直慢了三拍!”“演员说话、表演的节奏实在是太慢了,50集的戏,等着演员张嘴的时间大概要20集。”有网友认为,该剧如果能压缩到30集,效果可能好很多。 ➡主创说法:“并不存在冗长重复” 总导演杨文军表示,50集的内容并不存在“冗长重复”一说。拍摄前,他们研究过观众的收视习惯,每四五集完成一个小任务,这样50集下来,剧中涉及的大小任务多达10个,观众在紧张刺激中不会觉得重复和厌烦。“越狱题材比较符合老百姓的收视习惯——在一个如此狭小的空间里,如何演绎出这么多钩心斗角?《青盲》几乎所有戏份都在监狱里完成。” 情节,似曾相识! 代号“青盲”的中共王牌特工张海峰,为了从国民党监狱白山馆里救出代号“小猫”的中共高级研究员刘明义,进行了一次营救行动……但是,观众很快就发现,《青盲》中的情节和《越狱》《肖申克的救赎》《碟中谍》都有雷同之处。《越狱》中的主人公迈克故意抢银行,只为进监狱救出哥哥。而张海峰与《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安迪一样,越狱也是从挖洞开始,甚至连挖掘的方式也一模一样。 ➡主创说法:“越狱元素难免雷同” 对于“抄袭”的质疑,杨文军回应:“这些元素是越狱题材必需的,难免雷同。同样的材料,不同的厨师做出不同的味道。如果这样也算抄袭,那当初是不是《越狱》抄袭《肖申克的救赎》?”杨文军承认,不管怎么做,都难免被扣上“抄袭”的帽子:“电影的进步就是通过不断地模仿和借鉴,没有理由说,越狱这两个字之前有人用了,我们就没法用。” 手段,匪夷所思! 剧情里还出现了不少致命漏洞,用松土从下面堵洞就是一个大破绽:“房间的洞怎么能从下面堵上呢?那时没有水泥,只靠松土如何往上堵洞呢?”张海峰麻利的做事风格也值得怀疑:“你一抬手、一转身就放倒一大片,型过周润发,劲过李连杰!”更神乎其神的,是《青盲》中用来越狱的各种“神器”。比如,张海峰在越狱工具里携带了一种叫“红崖菱”的种子,这种花配合一种名为“爬子”的虫,制成的药物可以让人产生类似“癫痫”的病症。但网友发现,这些“红崖菱”、“爬虫子”、“收鼻水”、“24味药剂”等物质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纯属胡编乱造。 ➡主创说法:“手法取自真实事件” 面对质疑,原著小说作者张海帆坦言:“写书之初没有把《青盲》定位于谍战剧题材,我更想把它定位于心理悬疑剧或者传奇剧,剧中让人匪夷所思的越狱手段,其实取自真实事件。”他说:“我参考了史实,还接触到一些国外资料,其中一些越狱方法简直超乎大家的想象,比如有犯人竟然用纸糊了一件衣服,刷上警服的颜色,晚上就穿着这身‘警服’企图逃出。”章琰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