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6版:郑州时政 上一版3  4下一版
广告
强力推进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工作
全面提升郑州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2011年度全市办事大厅考核结果公布
幼儿园面包车接送孩子叫停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强力推进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工作
全面提升郑州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郑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同志就示范区创建工作答记者问

强力推进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工作

全面提升郑州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近日,记者专访了郑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同志,就我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相关情况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概念

问:什么是公共文化服务?

答: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指以政府部门为主的公共部门提供的,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生活权益为目的、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制度和系统的总称,包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资源和服务内容,以及人才、资金、技术和政策保障机制等方面内容。

原因

问:国家为什么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

答: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文化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有利于集成、整合“十一五”建设成果,充分发挥公共文化设施的使用效益;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典型的示范、影响和带动作用,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利于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统筹职责和作用,为文化工作提供有力抓手;有利于更好地研究解决当前制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通过创建公共文化示范区,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文化成果,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解析

问:国家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周期和主要标准是什么?

答: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周期为2年。从2011年开始,每两年进行一次示范区申报、创建、验收工作,验收合格,命名颁牌,国家将给予资金扶持。创建标准分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三大块,中部地区标准涵盖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公共文化服务组织支撑;资金人才和技术保障措施落实;公共文化服务评估等方面。其中,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方面规定,县(市)、区图书馆、文化馆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标准,80%的乡镇(街道)建有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的综合文化站,80%的行政村(社区)建有面积不低于100平方米的文化大院(文化活动中心),所有县(市)、区图书馆、文化馆及80%的乡镇(街道)、社区建有标准配置的公共电子阅览室。

背景

问:郑州市是怎样成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的?

答:根据《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的通知》,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成立了申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高标准完成了申报材料。2011年7月14日,在北京召开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评审会议上,郑州市成为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之一,是河南省唯一入选的城市。

七项措施加快示范区的建设

问:郑州市将如何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答:根据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针对我市存在的主要差距和薄弱环节,主要采取“七个方面”的措施,加快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委、市政府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相关部门组成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人员,成立专门组织机构,组织协调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干部晋升考核指标,确保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各项目标的实现。

二、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建设投入保障机制,保证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逐年增长,市本级设立公共文化发展专项资金3000万元,主要用于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维护、设备购置、图书更新、免费开放补贴和组织公共文化活动等。县(市)区财政要将乡镇(街道)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农村文化大院设施维护和活动开展等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落实“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1%用于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政策。市、县(市)区财政投入基层文化建设比例要高于全省标准,确保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正常运转。

三、实现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全覆盖 市有图书馆、群艺馆、博物馆,县(市)、区有图书馆、文化馆,乡镇(街道)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社区有文化活动中心。

四、全面提升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能力 全市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乡镇文化站、公共电子阅览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向群众开放。农村文化大院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依托传统节日、重大庆典活动和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坚持“政府购买、院团演出、群众受惠”的原则,继续开展“舞台艺术送乡村进社区”和“戏曲周末大舞台”活动,让“舞台艺术送农民”活动覆盖全市农村的每一个角落,让农民不出家门就能免费看到好戏。面向低收入居民、农民工和其他特殊群众,积极开展“送欢乐、下基层”等公益性文化活动。同时,以我市常年坚持的“广场文化”、“绿色周末”、“送文化下乡活动”、“文化进社区活动”等重大文化惠民项目为平台,广泛开展群众喜爱的、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活动,提升公众的审美情趣。

五、加强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文化人才培育、引进、管理、优惠等制度健全有效,市级文化单位业务人员占职工总数不低于70%,县(区)级文化事业单位业务人员占职工总数不低于80%。实行基层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每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配备3名以上人员。每个行政村都配备1名财政补贴的文化管理员(文化指导员),工资和生活补贴由县(市、区)、街道(乡镇)共同承担。县(区)级文化单位在职员工参加脱产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15天,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文化专兼职人员参加集中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5天,努力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高素质基层文化人才队伍。

六、推进公共文化制度设计研究 成立郑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研究小组,针对当前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制度设计研究。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符合我市实际的操作性较强的解决方案及措施,建立符合郑州市实际、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符合文化自身发展规律的公共文化服务制度设计体系,为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创新动力。

七、实施创建监管激励机制 推行创建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考评体系,量化考评指标,将群众满意度作为服务考评重要指标。实行分工负责制,工作落实到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对创建工作宣传报道,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加强检查督导,严格奖惩兑现,确保创建目标圆满实现。

结束语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有效载体。这是一项系统的文化惠民工程,希望各级党委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支持、参与创建工作,为加快郑州都市区建设作出新的贡献。记者 刘涛 整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