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7版:体育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广告
刘翔总结欧洲行
巴西足协主席辞职
梅西客串门将
娜团队:不为国家≠不爱国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李娜引发为谁打球讨论
孙晋芳:李娜她就那样的个性
娜团队:不为国家≠不爱国
倒娜派

李娜引发为谁打球讨论

孙晋芳:李娜她就那样的个性

巴黎银行赛第三轮,李娜战胜了自己从未战胜过的队友郑洁,不过在这当口,围绕在李娜身上的热点话题却无关晋级前景,而是她在第三轮后说的那番“打球不为国家”的言论。

打球到底为了谁?一时间,李娜的发言在网络上被热议,“跟帖者”中有质疑的一派,也有对李娜的大实话持赞同态度的。

“娜团队”为李娜鸣冤

记者昨日采访了“娜团队”在国内的核心人物王伟。

“李娜这么说其实没错,因为她正在以个人身份参加职业巡回赛,而不是在代表国家队参加奥运会或者联合会杯的时候来说这些。就事论事,一个职业球员在参加一场商业运作赛事的时候这么说没错。而从网管中心单飞后李娜的身份就是一名职业球员。她这么说并不代表她不爱自己的国家,希望大家别误会。”

聊起这件事,王伟说自己也看到了网上的评论,并为李娜鸣起了冤。“拿2月的联合会杯来说,假如她只是走过场、没有真出力的话又怎么会引得背伤发作,还影响到之后两站中东的比赛(因伤退赛)。对职业选手来说,退赛意味着排名积分和奖金上的双重损失……在国内的运动员里,李娜是比较敢说的,我们觉得这也是她可爱的一面,未来也不会刻意去改变什么。”

其实,李娜曾不止一次重申是在为自己而战,甚至在上周抵达印第安维尔斯后她也这么说过,“网球对我来说就是工作,不论输赢,我都只是为自己而战,而不是为了去做国家英雄……我从没把自己当英雄。”当然,真实与否是一回事,在惯性思维下能否消化“生猛言论”又是另一回事,接受程度就看个人了。

官方表态

“李娜她就那样的个性,她是中国人,在国际赛场上打球你说代表谁?当然是中国人的代表了。在生存方面她代表她自己。但你们说她代表自己不代表国家,是理解上有问题,太狭隘了,干吗光看形式呢?”

———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孙晋芳

娜姐经典语录

◆“应该把成绩和教练员的奖金挂钩,这样大家就都有积极性了,有钱好办事嘛。”

(对于国家队的奖惩制度颇有微词的李娜有一次在接受采访时开起了这样的玩笑。)

◆“这一年来,我的状态一直不是很好,而这都是国家队不完善的体制所造成的。”

(2005年底,李娜在十运会半决赛中输给彭帅后第二次炮轰国家队,这一次甚至提及了最敏感的“体制”一词。)

◆“哎哟,央视终于关注网球了。央视不是每一次都放乒乓球、羽毛球吗?”

(李娜对于央视破天荒地同时使用新闻频道、体育频道以及高尔夫网球频道来直播自己的这场决赛,似乎并不“领情”。)

◆“可能因为我吃的是中国食物吧!”

(2010年澳网公开赛上,在被问到为何比对手发挥得好时,李娜如是说。)

◆“我爬不上来,中国人太多了,每人吐一口口水就把我淹没了!”

(联合会杯赛时娜姐对记者直言不要挖坑让她往里跳!)

王晓芳

网友热议

挺娜派

@成都商报体育部主任许绍连:李娜没说错,她打球本来就是为了自己,跟几乎每个人工作都是为了自己是一个道理。错在她法网夺冠后很多人一厢情愿地认为她是为国争光,又给她升官又给她塑像,现在挨耳光了吧?!

@体坛周报副总编辑、著名足球记者马德兴:人性的解放!这才是人!一个普通的人。我们是形而上学、高大全、假大空搞惯了,因此对真实的反而无法接受。

@网友任燕东:虽说是你在打球,可是国家养育你、培养你,你的一切言行举止都关系着国家的声誉与形象,所以说你打球一半是为了国家,一半为了自己。

@京华时报资深足球记者张晓敏:成功了,说什么大实话都不为过。如果在单飞前,即便有性格,李娜敢这么说吗?

观点

她有选择成全小我的权利

暂且抛开“打球不是为了国家”这个道德评判,至少我们必须承认李娜是一个诚实的人,不是每一个运动员——无论中国还是外国、无论是中国的体制内还是体制外——都有勇气说出这样的话。想起二月在深圳的联合会杯比赛时还与中国记者“斗气”、浑身裹上尖刺的李娜,走出国门、在国外的巡回赛场上用英文回答外媒各种问题的中国一姐,往往展现出更鲜活的脾性。

但是道德总免不了被评判。“打球不是为了国家”到底能否被接受?李娜最初是靠“国家”培养、从体制中走出去,现在翻脸不认“国”是否妥当?虽然单飞之后,李娜的奖金仍有一部分要上缴网管中心,但运动员的国家荣誉感只是银货两讫的交易?

李娜不想成为德约科维奇,这一点我们早就看得出来。她没有在法网夺冠后披上国旗绕场,她也不希望她的海报贴满北京城的橱窗,就像贝尔格莱德的市民对德约所做的那样。她一再表示过对于成为“国家英雄”的无奈,直至当天,她终于诚实而勇敢地说出,“我只想打好网球。”

这是一个自由选择的年代,李娜可以选择背负“国家英雄”的盛名,承载“民族骄傲”的重任,她也可以选择成全“小我”,只着眼个人的追求。虽然我仍然认为,这两者之间并非要画上完全对立的界线。职业球员本质是利用运动为自己挣钱,但胜利、尤其是世界级比赛中的胜利,也总能激起有关国家、民族荣誉的情绪。“让运动回归运动的本质”是美好的愿望,但运动不可能只是纯粹的运动,她可以抚平战争创伤,她可以弥合种族矛盾,她可以团结国家精神……

但既然李娜已经表态,球迷也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你可以选择只欣赏李娜的球技继续支持李娜,而不是因为她是一名中国球员;你也可以因为她的过度诚实而鄙视痛恨她,就像她自己不在乎的那样。其实李娜这一番话带给我们的真正反思,也许是让国人、媒体可以自问:一直以来是不是我们太过一厢情愿地赋予了太多人“国家英雄”的称号或者压力?

体育不能完全回归到纯粹的体育,但体育也不必承载过多体育之外的东西。尤其在现在的中国,在我们迫不及待地贴上“大国”标签,而又没有足够的“大牌”体育明星供瞻仰的时候,任何一个国际体育赛场上成功的中国面孔、甚至华人面孔,都不可避免地成为过度膜拜的偶像和精神寄托。精明如姚明,可以善加利用将其转化成商业价值;乐观如刘翔,可以一笑置之;直爽如李娜,弃之如敝屣;内向如林书豪,避之不及……     窦俊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