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6版: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荥阳贾峪镇:皇家采石场的绿色田园梦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荥阳贾峪镇:皇家采石场的绿色田园梦
湖景宜人
野趣盎然
新田大道

贾峪的出名,最早源于石头,曾为宋时的皇家采石场。至今,建材产业仍旧占据了贾峪镇经济的大半壁江山,郑州市场80%以上的石材产品来自贾峪。

资源总有枯竭的一天,贾峪镇政府未雨绸缪,早在2006年就开始谋求转型,创造性提出“政府主导、企业运营、群众参与、专家顾问”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将城市生活的便利和乡村的宁静完美融合,走出了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现代农业与都市生活理想对接”——贾峪,一个理想中的田园小镇即将破茧而出。

记者 王战龙 通讯员 郭桂元 文/图

山里的“田园城市”

村庄联建

“上班去?”

“嗯,你下班了?”

…… ……

平坦的马路上,几个村民扛着锄头、铁锹相互问候着,不远处是一座座错落有致的花园式洋房,房子依地势而建,傍着风光宜人的洞林湖畔,掩映在连绵的山丘之中,与周围的湖光山色相映成趣(右图)。

这就是荥阳市贾峪镇五村联建的新社区之一——洞林新村社区。

洞林寺村位于贾峪镇的西南部,是贾峪的代表村庄之一——典型的丘陵地带,沟壑纵横,以前居民家大多散落在沟壑之间的窑洞或平房中。

72岁的张刘锁老人说,以前的村子“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房前是猪圈、房后是厕所”、“种粮靠天收”。

现在的新社区内,红色的外墙、成排的太阳能、种类齐全的健身器材、宽阔的社区文化广场……宛若一处功能齐全,环境优美,产业复合的原生态“田园城市”。

洞林寺村的嬗变只是贾峪镇“三化”协调发展的一个缩影。2006年,贾峪镇政府充分利用洞林湖区域的自然优势,因地制宜,引进社会资本进行开发建设,创造性提出了“政府主导、企业运营、群众参与、专家顾问”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

贾峪村庄布局规划方案显示:贾峪将持续推进“合村并城”、“合村并点”等新型社区建设项目,现有26个行政村将合并成为8个点的新型社区,现罗庄社区等已经开建。

高效农业示范园

土地流转

贾峪位于郑州西南15公里处,紧临绕城高速和郑少洛高速,区位优势明显。地势起伏不平、山水交相辉映、历史文化丰厚,有着与少林寺齐名,“天中三寺”之一的洞林寺。

然而,与其鲜明对比的是,自然条件差,沟壑纵横,耕地零散、农业产值较低、没一块大的平整的土地可耕种,完全属于望天收。

在设计之初,贾峪镇政府就确定了以生态农业、教育科研、居住度假、旅游观光、生态娱乐和生态商业为发展方向。

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进行土地流转,区域内置换出的土地则用于生态农业、旅游观光、休闲度假、酒店餐饮等配套项目的开发利用。

村民李爱英说,以前就是“口里挪,肚里见”,一亩地产量不足500斤麦子。土地流转后,则是“旱涝保收”——政府按每亩地800斤粮食给予地租补偿。

据了解,贾峪镇参与土地流转的村民,已全部获得每年定期发放的地租。按照相关协议,地租标准高于当地丰产年份的年产量,农民实际得到的地租可增加近一倍,却省去了种子、化肥、农药、收割费用和平日的农田劳作。

现在,洞林湖·新田城高效农业园区及楼李村新洋源农业科技示范园已经初具规模,后者预计在今年五六月份开园迎客。外来消费人流的拥入又将创造规模巨大的消费市场,给当地居民发展第三产业提供绝佳商机。

“守土者增收,离土者致富”,一个环境优美、功能复合、文明现代的田园城镇呼之欲出。

推动农村生活城市化

就近就业

李爱英原是邢村竹竿园村的村民,地道的农村妇女,在家相夫教子,照看几亩贫瘠的土地,“最能干”的是养了两头老母猪,一年多收入个两三千元。

现在,李爱英是“上班族”——洞林湖·新田城的保洁员,每天只需上半天班,一个月800元的收入。

据了解,洞林湖·新田城在项目区内设立了保安、保洁、农业工人、园林师、农业加工工人等多类职务,在施工建设中优先考虑当地村民,充分保证他们稳定就业,现已安置了五六百名当地村民就业。

贾峪镇“五村联建”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郭桂元说,项目区域内可耕地流转仍然从事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的发展,并且仍要安置当地的农民进行管理和耕作,农民同样可以得到相应的实惠和收入。同时,在教育科研、居住度假、旅游观光、生态娱乐和生态商业项目建设完成后,预计吸纳1万人就业。

在另一个高效农业示范区,贾峪镇楼李村新洋源农业科技示范园内,记者看到,一排排大棚正在建设,园区负责人楚相峰告诉记者,此项目将流转土地5000余亩,一期工程占地1300亩,现在已经有500多位土地流转后的农民在此“上班”。

几年前,李爱英的梦想还是“修房盖屋,养儿防老”,现在她不仅在荥阳市区买了房子,是一个四口之家,也有了两辆小汽车。

“马路宽阔又平坦,楼房高大入云端,家家有了太阳能,洗澡不用再进城。”李爱英他们的文艺队打着快板欢唱着生活的巨变。

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

多措并举

其实,贾峪最早的出名,源于石头,曾为宋代皇家采石场,源源不断的石料通过大运河到了当时的都城开封。

据了解,贾峪的工业经济建材占据了大半壁江山,几乎都是以石料为主拉长的产业链条,一份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建材企业占据了贾峪经济的80%,而郑州市场80%的石材都来自于贾峪。

贾峪镇党委书记李旭东勾勒出贾峪的未来是:城市文明将延伸到贾峪镇纯朴自然的山水田园,市民可来此观光、度假、采摘、种菜甚至耕作,实现自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梦想。

一个以建材为经济支柱的乡镇如何实现它华丽的转身呢?

“节能减排,资源整合,谋求转型”,据了解,贾峪境内原有的石灰窑80多家,现仅保留至3家。石料厂从最高峰的高达400家,也仅剩25家。同时,贾峪也在积极争创“林业生态镇”,游园、绿化等规化已初见成效。

从地理位置上看,贾峪位于宜居健康城和宜居商贸城及洞林湖·新田城的“金三角”, 占据紧临大都市的区位优势。据了解,郑州十条市域快速通道之一的陇海路西延快速通道也将穿过贾峪。

李旭东说,如果把陇海路西延快速通道比作一条项链,贾峪镇就是错落在项链上的珍珠,道路将直接拉近贾峪和郑州的距离。

贾峪工业经济的转型将定位为宜居健康城和宜居商贸城的“后花园”,以生物制药、商贸物流等为主的产业园区也正在规划中。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现代农业与新型城镇化理想对接。”这就是贾峪,一个工业重镇的田园梦。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