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7版: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历史名镇古荥:向滨河文化旅游组团跨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忆往昔:8000年前,先民在此定居;5000年前,此为华夏民族活动生活之中心区域
看今朝:打造经济发展与文化延续、城镇建设与郊野生态完美融合之魅力古荥
历史名镇古荥:向滨河文化旅游组团跨越

忆往昔:8000年前,先民在此定居;5000年前,此为华夏民族活动生活之中心区域

看今朝:打造经济发展与文化延续、城镇建设与郊野生态完美融合之魅力古荥

惠济区古荥镇位于省会郑州市西北,黄河中下游分界点南岸,历史悠久,文明传承连续不断,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河南省首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目前,古荥镇正以矫健的步伐,“三化”协调发展,迈向滨河文化旅游组团。记者 姚辉常 通讯员 李海岭 文/图

“一镇三宝,一步三叹”

古荥镇因沿袭古荥阳而得名,其位于郑州市西北,黄河中下游分界点南岸。枯河、索须河等河流穿境而过,京广铁路纵贯南北,公路四通八达。

古荥镇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包括西山古城、荥阳故城和汉代冶铁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有“一镇三宝,一步三叹”之美誉。

夏代以前,荥泽周围水源充沛、土地肥沃,成为华夏先民在长期游牧生活中选中的立村建城之地。从考古调查看,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活动;至少在8000年前,人类就在此定居;5000年前,这里已经成为华夏民族活动和生活的中心地带。西山古城是中华始祖黄帝“筑五城,建十二楼”的“五城”之一,统领中华民族的指挥中心之一;商代仲丁建都于此,由此古荥(阳)成为商代国都所在地;西周时,虢仲在此建立东虢国。

经过数千年来的发展与营建,到战国至秦汉时期,荥阳有“沃野千里,富冠海内,天下名都”之称,成兵家必争之地。汉代,冶铁技术一度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汉代铁齿轮、六角承、铁犁铧等所蕴含的精美工艺是古荥镇、郑州市、河南省乃至全中国人民的骄傲,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实物见证。国外专家称“古荥冶铁文明属于全世界”。

唐代郑氏家族的兴旺,宋代孔子后人于此中兴,都为古荥(阳)锦上添花。

古代文人学士,留诗题词、撰书刻碑者不胜枚举。如汉代张良、三国曹植、南北朝郦道元,唐代韩愈、白居易,宋代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等。

当代名人及海外游览者更是不计其数。建国后,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古荥镇视察。

在古荥灿烂文明的历史上,古荥(阳)镇出现了不少名人:被誉为兴汉一人的纪信;誓死不降的周苛、枞公等。

2008年12月古荥镇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在中国近代史上,古荥镇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军区第九纵队在古荥镇北阻新乡之援,南抗郑州外逃之敌,最终一举解放郑州。

数千年成就“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近年来形成的郑州黄河游览区、郑州沿黄河果岭山水、郑州汉文化保护区等3个生态风景区,依托古迹文化遗址和黄河山水,成为郑州市的重要旅游区域之一。古荥镇2009年12月28日被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河南省旅游局评为河南省首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这座历史文化名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一产业由高产向高效优质转变,使古荥成为郑州市重要的禽、蛋、奶、肉、蔬菜、瓜果等无公害食品的供应基地。古荥葡萄协会在2009年被评为“科普惠农兴村”全国先进单位;第二产业形成了以农副产品加工、包装、彩印、铸造为龙头的支柱企业;第三产业旅游业、商贸服务业蓬勃发展。古荥镇2011年1月被河南省授予“河南省文化产业特色乡村”称号。

努力建设滨河文化旅游名镇

郑州市中心城区的规划范围北至黄河,也就意味着,随着郑州都市区稳步实施,未来的古荥镇将成为郑州市的中心城区。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古荥镇拿出势在必得的信心和壮士断腕的勇气,拿出穿上血衣上战场的气魄,借鉴先进城市发展的最新理念,在中原经济区中谋发展,在郑州都市区建设中求跨越,认真分析过去、现在和未来,把建设滨河文化旅游名镇作为目标,重点发展以商务会议、旅游休闲为代表的高端服务业新城。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构筑概念明晰的城市休闲游憩带与形态完整、功能完善的生态宜居生活系统,着力打造经济发展与文化延续、城镇建设与郊野生态完美融合的宜居、宜业、宜游的滨河文化旅游名镇。

为实现这个宏伟蓝图,古荥镇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注重内涵、注重引领、注重协调、注重民生,创新思维、创新思路、创新方式、创新举措,尊重规律、规划先行、因势利导、循序渐进。

一、道路交通建设先行。加大道路建设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通过内延外联,改善区内交通微循环,优化区域交通网络。

二、四类社区建设突破。对古荥镇来说,城中村改造、合村并城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是重中之重。坚持“三规合一”,以“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群众自愿、规划引领、交通先导、双改同步”为原则,落实好郑州市、惠济区相关指导意见,推进全域城市化。

三、生态廊道建设升级。古荥镇依山傍水,林城相融,生态资源得天独厚,打造生态亮点。

四、城市功能完善。集聚相关服务业企业,形成特色鲜明、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辐射带动作用,为一定区域提供特色商贸服务和相关商务服务的服务业集聚区。

五、产业集聚建设提质。加快绿色蔬菜、苗木花卉、休闲观光农业等支柱产业提档升级。

为确保各项工作按时间节点顺利推进,古荥镇出台了一系列方案和措施,扎扎实实走出一条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古荥之路。

古“荥泽八景”

在今古荥周围流传着荥泽八景,分别是纪庙丰碑、黄河古渡、岳山耸翠、隋堤烟柳、鸿沟暮云、广武晴岚、惠济长桥、古城牧唱。优美的环境是人们永远的记忆。

惠济长桥位于于古荥镇东部,是济水大渠上一座有名的石桥和荥泽县一道亮丽的风景。诗赞:野店山桥送马蹄,白沙青石洗无泥。泊船秋夜经春草,明日看云还杖藜。

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河澄泥砚

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兴于唐宋,明代失传。上世纪80年代,古荥民间艺术家、仿古研究所所长王铃研究出黄河澄泥砚制作工艺,并制成第一批澄泥砚。黄河澄泥砚被列入第一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澄泥砚拥有四大特色:质地坚硬,发墨好,色彩奇,雕刻美。黄河澄泥砚研究所在保留古法土窑烧制的基础之上,创造出采用多种名贵草药的后期烧制熏蒸法。此法制作的澄泥砚,保留了古砚含津益墨的特性,且能保证使用该砚磨墨做出的字画不生蛀虫。

名优小吃

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名士都经常到这里巡游祭祀,八方游人来此览胜。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融合南北特色,汇集东西风味,逐步形成了自家的风格。比如绿豆丸子,主料为绿豆面、萝卜丝,加盐、作料搅拌后油炸。食用时在放好作料的汤中煮透,盛碗后再放醋、辣椒等调料,酸辣可口,软香味浓。

特产虎头婴儿鞋

虎头婴儿鞋是古荥一带流传1000多年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工艺品,最早出现于盛唐时期。该鞋圆厢大口,后有提跟,前绣虎脸。外围装饰兔皮,以做虎毛;虎目虎眉灵动传神;虎鼻斜拉菱形块,美观大方;虎齿微露唇外,唇饰虎须;虎耳小巧,虎腮浑圆,整体给人以活泼可爱且憨态可掬之美,寓富贵吉祥之意。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