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6版:中国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晚报为你选婚房 晚报为你要优惠
广西桂平沉船事故死亡人数升至14人,4人被刑拘
34所高校图书馆将向社会开放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首都图书馆联盟成立
34所高校图书馆将向社会开放
12所高校图书馆已“开门”

3月12日,首都图书馆联盟正式成立。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联盟副主席朱强在成立大会上宣布,北大、清华等34所高校的图书馆将向社会免费开放。消息一出,立刻引起市民们的热议。事实上,目前已有12所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公众敞开了“大门”,其他高校也正在研究开放政策。

12所高校图书“宝藏”对外开放

相对于公共图书馆多而全的特点,高校图书资源则更加具有专业性,因此,高校图书馆被不少科研人员和大学生们视为“宝藏”。

在首都图书馆联盟成立之前,已经有12所知名高校对社会公众开放,但开放的方式却各不相同。

在30多所高校中数北京工业大学最为“慷慨”,社会公众既可以办理月卡查阅图书馆所有开放的书籍,也可以办理年卡将图书借走。但办证处的工作人员介绍,由于要缴纳500元押金和300元费用,所以外借的人并不多。

更多的高校选择了“犹抱琵琶半遮面”。此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大、清华等10多所学校均允许校外人员前来查阅资料,但都有着“办理临时证件”等条件,开放的区域也各不相同。

校方:馆藏、人员有限 担心今后更紧张

在采访中,各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称,资源的短缺是对外开放的最大障碍。一些比较“吃香”的大学图书馆管理者担心,“现在对内图书和人力资源都吃紧,如果对外岂不是更紧张?”

北大图书馆每年接待的校外人员达到近3万人,而其长期服务的对象,除了北大的师生,还包括家属以及相关合作单位的人员共6万多人。“图书馆就那么多位子,服务老师也有限,根本不可能一下子放开并接纳社会上的读者。”北大图书馆管理者称。

而有可能出现的图书丢失、借书不还等情况,也是管理者较为担心的问题。

学生:与校外人员共享,喜忧参半

眼看着将要和校外人士“共享”高校图书馆,高校学生们则喜忧参半。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因为上自习需提前占座一事,已经多次上了报纸,对外开放一事令自习一族担心不已,“现在要提前一天占座,如果校外的人来了,恐怕提前3天都占不到座了吧。”一名备考司法考试的本科生无奈地说。

在采访中,约有三成的学生认为,虽然高校图书馆具有专业性强的特点,但很多图书都可以在国图或者首图借阅到,校外人士不必非要来分这杯羹。

也有学生目光比较长远,“4年结束后我们也成为社会人,希望那个时候也可以像现在这样自由地借阅”。

共建调剂书库,开放多元化

“以现阶段的资源和能力来看,高校图书馆很难做到像公共图书馆一样开放。”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联盟副主席朱强坦言。

图书馆开放并不是请社会人员都到学校图书馆来看书或者借书,而是开放学校图书馆的资源。

朱强表示:“每年北京大学都会向一部分单位发放借书证,但主要是科研单位。除了借书证之外,联盟成员单位还可以将各自部分复本图书集中起来共建‘调剂书库’,基层图书馆可以到‘调剂书库’挑选图书。”

“并不一定要进图书馆,我们可以利用现代的网络手段加强馆际互借、通借、通还等。让图书馆更开放,也更多元。”朱强说。据《法制晚报》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