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监管不能只在3·15发威
广告
非法“315”网站是“诈骗”典型
如何看待教育均衡
上网费下降靠法令而不是承诺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非法“315”网站是“诈骗”典型

据媒体报道,仅北京地区,就有数百家非法“315”网站。这些网站刊登消费者的投诉信息后,依靠收取涉事企业的公关费和删帖费牟利,日进数万元,而消费者从头到尾都被利用。据从业者称,3月15日前后投诉最多,也是他们挣钱最快的时候,业务量能翻番。(3月15日《新京报》)

消费者投诉到“315”网站,却被充当了“冤大头”,不仅投诉没有意义,解决不了问题,反而成为人家赚钱的工具,假网站日进数万元,赚得钵满盆溢,而企业花点小钱,却消了“灾”,似乎都是赢家,可消费者的权益呢?却仍无着落。

消费者投诉到网站,也是无奈之举。如果向消协投诉能解决,他们又何必去寻网站?他们没想到的是,自己投诉的网站竟然也是假的。仅北京地区,就有数百家非法“315”网站,那全国不知道有多少?更不知有多少消费者上当受骗。

一边是消费者的投诉得不到回应,一边是假“315”网站泛滥成灾,而消费者的投诉又到哪里才能找到回应?

非法“315”网站泛滥,折射出两个问题:其一,对网站监管的失职。非法网站如此泛滥,为何就管不住?其二,消费者正常的投诉渠道在哪儿?如果正规的维权渠道畅通无阻,非法“315”网站又如何利用消费者的投诉来赚钱?

非法“315”网站本就不该赚到钱,本不该有那么好的“生意”,可事实却恰恰相反,这实在是消费者的悲哀。 王军荣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