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11版:壬辰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上一版3  4下一版
那一天……我们唱响《黄帝颂》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那一天……我们唱响《黄帝颂》
同学们站在台上同唱《黄帝颂》。
台下人山人海。
横幅、队旗加队服,他们走哪儿都很耀眼。
现场,各种留影造型。

我们唱响《黄帝颂》

今年的《黄帝颂》,歌唱家谭晶在祈福树下领唱,站在祈福树和黄帝像两侧的合唱演员,则是来自黄河科技学院音乐学院书记赵景昌带来的学生们。

62岁的赵景昌每届拜祖大典都参加,今年已是第8个年头了,本次大典他带来251名师生参演《黄帝颂》。

谈起多次参与拜祖大典表演的感受,赵景昌说:“累是累,但是能把5000年博大精深的文化、历史感都表现出来,作为音乐人,义不容辞。”

他说,今年是根亲文化写入《中原经济区指导意见》的第一年,国务院都批准了,“根亲文化也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根亲文化的关键点是‘根’‘亲’,也就是人们在寻根之时自然发生的血缘和情感”。

所以今年在教同学们演唱《黄帝颂》时,他更有一番不同的要求。

“他们都是学音乐的,唱这首歌不是难事,所以,我要求他们唱歌时,最主要的是要注重表情,要求他们做到‘庄重、敬重、虔诚’。”

《黄帝颂》带队老师

“要把根亲文化中的‘情感’唱出来”

一袭白色长衫,配着金边龙形绣花,祈福树下站立的同学们,稚嫩的脸庞上显现出各种紧张又激动的神情。

今年20岁的蚁小倩告诉记者,她已经是第二次来参加拜祖大典了,大家已经排练了半个多月。

“我们都是90后的学生,每当唱起《黄帝颂》,心中都感到很神圣,这次我就站在祈福树下,谭晶的旁边,好激动啊。”

蚁小倩说,之前排练她跟在朱迅的后面,“感觉今年比去年更盛大隆重,长了不少见识”。

学生陶非说,这几天他们都要起个大早排练,前天早上4点多就起来了。

“之前彩排时,有两个姐妹在太阳底下训练以致晕倒,她们一直迎着太阳,但是看着赵书记那么大年纪了还在操劳,还是坚持下来了。”

陶非说,她的妈妈正在家看直播:“要是给我个镜头,让我妈妈看看我那就太美了,呵呵。”

参演同学

“我们都是90后,唱响《黄帝颂》感到很神圣”

把一家人都叫来了

前天,拜祖大典现场人群熙熙攘攘,一位老太太推着轮椅上的老伴站在贵宾区的一角,俩人脸上写着企盼的神情。

“这是我第三次来参加拜祖大典了,每次都是坐着轮椅来的”,坐在轮椅上的老人叫薛光,85岁,安徽人,是位老军人,现在家住郑州。

这次他们全家都来参加大典,“我是特意叫女儿、女婿、儿子、孙子都来接受熏陶的”。

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薛老先生说,和平生活来之不易,拜祖既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缅怀始祖功德,又象征着炎黄子孙血脉相连、薪火相传,意义非凡。

当礼毕的钟声响起,薛老先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在老伴的搀扶下,支着拐杖站了起来,刚一站起来,他就拄着拐杖快步往前走了两步,仰望着天空中放飞的白鸽,眼中尽是希望与兴奋。

他们

找到了心中的归属感

在拜祖大典的贵宾中,来自英国南威尔斯华人联合会的21位来宾特别引人注目,女士统一身着蓝底金黄绣花的盘扣唐装,男士则是一身玫瑰红的立领华服。

刚走入会场,大家就集合在一起兴奋地拍照留念。

“第一次来新郑参加拜祖大典,心中充满了归属感。”组织者王瑞菊告诉记者,回来一次不容易,一定要多拍些照片,拿回去给孙子们看。

作为联合会的妇女组主席,这次的统一服装也是王瑞菊给大家精心挑选的。

她说,祖籍广东的她非常思念祖国,以前都是在电视上、网络上观看大典,今年亲临现场,看到这么壮观的景象,非常激动。今年是龙年,龙的气势、龙的内涵在大典现场表现得淋漓尽致,以后有机会还要来参加大典活动。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