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保护黄河湿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谁先圈到地就是谁的”?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有人圈地搞养殖 有人圈地建飞行俱乐部
“谁先圈到地就是谁的”?
“就像美国西部开发时的‘圈地运动’一样,没人去想生态保护”
被“圈”起来的滩地
刚建好的农家乐
农家乐里的飞行俱乐部

过年制作挂历,记录黄河湿地的秀美风光,是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的一种习惯。

今年的挂历封面上,水草丰茂,绿波荡漾,茂盛的植被与滩地的水面相互交错,融为一体,仙境一般的景致令人心驰神往(照片见A09版)。

可是现在,照片上那美丽的风景已不存在。

这块湿地,因为要保护一家飞行俱乐部的飞行跑道,去年被推土机推成一道土围。记者 汪永森 张翼飞 文/图

寻找答案

上网找了找,黄河农牧场属全民所有制企业,拥有土地8000余亩。

惠金河务局辖区滩区面积8.08万亩,防汛工作为河务部门的主业。

他们怎么管理和使用滩地?

清明节放假前的工作日,记者联系惠金河务局,被告知,大部分同志都上堤抢险了。

4月5日,节后上班第一天,记者再次联系惠金河务局办公室。

一名姓孙的女士说,记者提到的问题涉及他们下属的多个部门,他们逐一落实后给予答复。

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主任王恒瑞

现在这里成什么了?

还剩下什么?

那幅挂历封面图片的拍摄者是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主任王恒瑞,图片摄于2009年。当时湿地管理中心成立两周年,工作人员沿黄考察记录下这一美好风光。

“现在这里成什么了?这里还剩下什么?”王恒瑞指着图片,尽量平静地介绍图片中的植物,但激动之情难以平复。

这片丰茂的水草曾经生长在南裹头,现在连经常深入滩区的工作人员也只能通过图片来回忆初次见到它们时的感觉。

如今在花园口的黄河湿地范围里,再也找不到一片这样的看着像“湿地”的所在了。

“湿地的概念是我们一点点灌输给他们的,这两年他们开始知道郑州有湿地,但湿地的破坏并没有减少。”王恒瑞说。

一名租地搞养殖的原阳男子 滩地被圈占的不止一处

面积大的达数百亩

重回南裹头,找到王恒瑞两年前拍照处,这里不见水草,只是满目的沙土。

土黄色的氛围中,穿过渔家乐的铁船,在西南沙土堆砌的土堤外,找到了一丛丛荒草。

荒草是这块滩地的残留。

滩地上是推土机工作留下的痕迹,土堤围起两个大坑,连起来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

一名在此租地搞养殖的原阳男子说,两个大坑是新挖的,由于租价高昂,一般人不敢租用。

“先把地圈起来,挖好围起来,再找河务局谈事。”男子说,沿黄一带的滩地被圈占的不止一处,面积大的达数百亩。

“现在已经晚了,地基本都被占了,除非你有特殊关系,要不很难租到一块。”他认为河滩之上满是商机。

农家乐女老板

大坑被台商租下养锦鲤

大坑向南有一家刚刚建好的农家乐,红色屋顶、四面玻璃、两个亭子般的观景建筑十分醒目。

我们以找合适农家乐的经营用地为名,和女老板聊了起来。

女老板自称在黄河农牧场工作,能够经营如此大面积的农家乐,源于自己多年来积累的人脉。

谈及两个新围起来的大坑,她说,大坑已被一名台湾商人租下,对方要在里边养锦鲤。

大坑是否对黄河防汛造成影响?女老板说,河务部门对沿岸建筑物的要求比较多,但农家乐的建筑不影响行洪泄洪,鱼塘就更不是问题了。

“惠金河务局那边,有啥事也不会找你们,有了问题我去处理就行。”她说,靠近黄河就有可能赚到第一桶金。

大坑所在的土地归黄河农牧场还是归河务部门,占用土地是否需要办理相关的手续?

女老板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在此经营需要协调好各种关系才行。

造土堤为保护飞行俱乐部跑道

飞行俱乐部建造在这家农家乐的西边,是一间约10米高、形如仓库的房子,因关门看不清内部情况。

这家俱乐部的外面,有飞行器的模型躺在草丛中,一条水泥路连通了出入的道路。

女老板说,推掉湿地建造土堤是为了保护飞行俱乐部的跑道。

女负责人表示,这家俱乐部是一名领导兼好友打招呼建造的,应该不会对黄河防汛带来影响。

下午2点多,一群年轻人骑着自行车来到这家俱乐部,印证了女老板说的,俱乐部主要面对年轻消费群体的说法。

女老板还说,飞行俱乐部的档次高于河滩上骑马和骑摩托车的游乐项目,沿黄旅游兴起会更加火爆。

“飞机有多贵,出现问题损失得多大。”她认为,与滩地水草相比,保护飞机显得更加重要。

黄河湿地管理中心工作人员

现在都是利益驱动,谁先圈到地就是谁的

土围北边滩地上的骑马和骑摩托车的项目已经存在了10多年。

10余匹马在游人的驾驭下,在河滩上来回奔跑着,又在无人乘用时四处搜寻啃咬着滩地上残存的草。

沙滩摩托急速行驶着,车轮一趟趟来回碾轧着,破坏了植被生长的可能。

这种被人认为低档的旅游项目,一点点蚕食着黄河湿地的生态环境,南裹头的这片水草地变成了星星点点的水坑。

在星星点点的水坑里,我们见到的是食品包装袋、破酒瓶……

对于这种现象,黄河湿地管理中心一名工作人员说,圈占现在已经成为常态,圈占对生态是毁灭性的破坏。

“这么漂亮的水草,他们欣赏不到其中蕴含的生命含义,把地圈起来推掉风景就完了。现在都是利益驱动,就像美国西部开发时的‘圈地运动’一样,谁先圈到地就是谁的,没有人去想生态保护、子孙后代。”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