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刘集镇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壮大经济总量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六重保障、五讲五提、加大投入、紧抓机遇
刘集镇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壮大经济总量
绿博园
刘集02号安置小区效果图
环境卫生整治后农村面貌

刘集镇位于中牟县西北部,紧邻郑东新区,是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郑州新区“三区”叠加的重要区域,辖区面积91.76平方公里,辖30个行政村,8.5万人(含万方科技学院等3万人)。绿博大道、城际轻轨、郑开大道、连霍高速、郑徐高铁穿境而过,规划中的新107国道(即万三公路)纵贯南北。

2011年,全镇生产总值突破1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6亿元,财政收入完成1.000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299元。该镇先后获得郑州市“五好”乡镇党委、郑州市文明镇、郑州市卫生镇等荣誉。截至2012年2月底,全镇生产总值完成2.6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8亿元,财政收入完成2600万元。

记者 张辉 通讯员 渐志刚 文/图

六重保障

助推刘集镇和谐建设

郑州新区白沙、绿博组团规划范围内共涉及刘集镇19个行政村。自2010年以来,镇辖区内项目56个,确定为省市重点的有16个。随着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园、中原文化艺术学院等项目的入驻,按照产业园区规划,需要建设6个安置小区(刘集01号、02号;绿博01号、02号、03号、04号),动迁9018户3.98万人。

刘集02号安置小区涉及小冉庄3个村民组,在拆迁过程中,镇党委、政府为群众提供六重保障,仅用了两个多月,使全村295户1223人实现了和谐快速拆迁,拆除面积共12万余平方米。

相关政策——生活方面:人均耕地少于0.3亩的17~59周岁人员,每人每月10斤米、30斤面粉和2斤油;16周岁以下、16周岁以上在校大中专生及60周岁以上,每人每月多发放80元现金补助。住房方面:镇居住安置房按被拆迁人人均65平方米分配,其中45平方米为无偿所得,另外20平方米按照每平方米2100元的价格,由被拆迁人出资购买,商业用房按人均5平方米安置。就业方面:采取订单式免费岗前培训,将符合用工条件者送到绿博园、华强产业园区、万方科技学院等单位工作,也可根据各自的爱好选修水电焊、计算机、汽车维修等免费课程。养老方面:60周岁以上党员和80周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额外发放50元生活补助;60周岁以上老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时,每人补助500元。医疗方面:2011年,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费用为每人50元,镇财政每人补助30元。发展方面:刘集镇正在探索“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以行政村为单位成立集团公司,计划为村上预留每人10平方米的土地,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到经济开发中,使群众有一个稳定长远的经济收入,解决群众后顾之忧。

加大投入

深入开展民生工程

没有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发展就没有根基。2011年,刘集镇全面落实优待抚恤政策,全年共发放各类抚恤优待款96.2万元。同时,镇政府投资800万元,建设整治高标准卫生院;投资350万元,高标准建设镇中心幼儿园,覆盖刘集村等7个行政村,受益群众8000多人;投入资金近100万元,进一步改善部分村办学校的办学条件;投入资金近10万元,为全镇的中小学及幼儿园配备电热水器,解决全镇4000余名孩子在校饮水问题。2011年为5360名60岁以上村民每人补助500元,使全镇24492人参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积极争创“计划生育创国优”活动,加强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教育和队伍建设,认真落实独生子女父母奖励等奖励扶助政策。为更好整治社会治安,刘集镇投资90万元对全镇30个行政村和35所小学、幼儿园安装监控设备(计220台),并安装了校园警铃。成立了50人的专职巡防队,24小时不间断巡逻,确保全镇安全。

五讲五提 提升刘集镇和谐新形象

刘集镇作为中牟县开放发展的前沿地带、“三区”叠加的重要区域,不仅在经济发展方面走在前列,在文明、环境、法纪、实干等方面,更是争当排头兵,全面营造文明、生态、和谐的新形象。

刘集镇开展了“五讲五提升”活动,即讲卫生,着力提升人居环境;讲文明,着力提升文明素质;讲法纪,着力提升守法意识;讲团结,着力提升协作精神;讲实干,着力提升发展实效。并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大力推进环境卫生大整治、大提升活动和违建整治。通过全民动员、人人动手、全力以赴、抓实抓牢和坚持“五停一清三巡查”制度,投资200万元新建8座垃圾中转站,新购置垃圾运输车4辆(共8辆),成立7个环卫队,环卫人员达到160名。镇村积存垃圾清运3000余立方米,栽植绿化树5000余棵,铺设人行道3万平方米、路沿石2万米,墙体刷白5万余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34处,计2.2万平方米。进一步完善奖罚分明的配套机制,加大观摩评比力度,通过观摩评比,促进工作,推动工作,以实际行动提升了刘集镇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形象,为刘集镇未来实现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紧抓机遇

以项目建设为载体

壮大经济总量

对刘集镇而言,项目建设是加快发展的第一抓手,以项目建设为载体,通过项目拉动投资,通过项目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壮大经济总量。坚持“一个项目,一个领导协调组,一包到底”的工作机制,坚持每周一汇报项目进展,观摩评比并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大宣传力度,教育引导全镇广大干群牢固树立“人人都是刘集形象,事事都是发展环境”的理念,严厉打击堵门堵路、强买强卖等不法行为,为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创造了良好的环境。2012年,刘集镇在建项目有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园、中原文化艺术学院等15个项目,总投资合计169.74亿元;正在推进的有建业美食城等7个项目,总投资合计27.88亿元。。

拓宽渠道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作为“三区”叠加发展中重要区域的刘集镇,紧盯郑州,调整种植、养殖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融入郑州,积极发展二、三产业,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构建都市型现代农业体系,不断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围绕蔬菜、花木、水产养殖、畜牧等产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体系,2011年,全镇花木面积达到8000亩,无公害蔬菜面积达到1.2万亩,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万亩。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6000人,发放粮食补贴、家电下乡等惠农补贴870万元,促进了农民增收,2011年全镇农民纯收入达到11299元。

同时,刘集镇打响了以生态廊道建设为引导的“十大切入点工程”攻坚战。仅用了一周时间,将涉及7个行政村132户,占地58.76亩的附属物清理完毕,拆除建筑物140平方米,围墙300米。2012年投资1026.3万元用于镇村路网整修改造工程;通过“一事一议”投资1000多万元新修村内水泥路30公里;投资200万元用于铺设下水道、路沿石、栽植绿化树等道路配套建设;争创省级文明镇,力争使刘集镇达到国家级卫生镇标准。

刘集镇主要负责人说:“我镇在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机遇空前的情况下,更要创先争优,奋力拼搏,务实重干,把刘集镇建设成为一个经济发展、生态宜居、社会和谐的富裕文明乡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