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7版:中原访谈录 上一版3  4下一版
陈新海:陈砦花卉市场的幕后推手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陈新海:陈砦花卉市场的幕后推手
陈新海
郑州陈砦花卉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本期嘉宾

陈新海

郑州陈砦花卉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侧影

陈砦花卉市场一年的交易额有多少?在我们给足暗示的随机调查里,最极限的猜测是“难道有1个亿吗”?

是啊,那些花花草草能弄出什么名堂呢?15年前,陈砦的村民就为此投过反对票。但就在村民的质疑声中,就在北环路边那个大水坑里,陈砦花卉市场一点一点地惊艳起来。

它的年交易额,已经超过了10个亿;它已经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的花卉集散地;它带动了花卉种植、园林机械、物流、包装等一整条产业链,“每天仅花盆,13米长的拖车,需要整整8车”!

说话的人,正是陈砦花卉市场的幕后推手——陈新海。

当我们在花卉市场一角找到他时,这位身着深蓝色西装的中年人浑身上下透着儒雅,完全没有企业家的“气场”。

他的秘诀是“搁伙计”:“这些年最大的收获就是伙计搁得好,弟兄们没有红过脸”;“和商户就是一家人,服务好了,生意自然红火”。

他走在去年底刚开业的双桥花卉市场里,商户见了都会从花草丛中探出头来打声招呼,而在合伙人白占芳的描述里:“我们走得慢了,他会在背后推一把;我们跑得快了,他会把我们拽回来,总会让我们站在应该站的位置。这个本事谁也没有,所以,我们都认这个大哥。”记者 张新彬 程国平/文 周甬/图

“有很多需求是被我们忽略的,但看不到并不是没有,还可能相当广阔”

郑州晚报:今年是陈砦花卉市场创办第十五年,创建初期是什么样子?

陈新海:当时村里选了几个项目,花卉、水果、蔬菜都有,村民表决时对搞花卉市场都不太理解。那是1997年吧,有几个人买花啊!卖花能挣钱吗?

但恰恰相反,花卉市场、水果市场同时在北环路边开业。一年之后,水果市场就不行了,但花卉市场却一年比一年好。

开业时花卉市场是1.8万平方米,到2004年搬到国基路面积扩大了近4倍,摊位爆满,观赏鱼前年全都搬到国基路北,这两个市场去年的交易额已经突破10个亿。

郑州晚报:什么原因呢?

陈新海:这个我也说不好,迎合市场需求了吧。有很多需求是被我们忽略的,但看不到并不是没有,还可能相当广阔。

郑州晚报:目前花卉市场还在扩展吗?

陈新海:是的。双桥市场已经投入运营了,以批发交易为主,预计一年的交易额也有五六个亿。此外,花卉种植的土地协议已签订,现在正在进行拆迁补偿。

“长江以北,咱们现在是最大的花卉集散地,南花北运、东花西走的最大中转地”

郑州晚报:我们目前是以批发零售为主?

陈新海:长江以北,咱们现在是最大的花卉集散地,南花北运、东花西走的最大中转地,经营的品种很多都是以南方的为主。

郑州晚报:为什么要发展种植?

陈新海:其实大家都已经在做了,像蝴蝶兰、仙客来、一品红等品种,咱这边种的也很多了。就这两三年,河南种植的花卉已经占到总销量的20%~30%了。现在我们正和惠济区谈一个2000亩的黄河滩地,打算建一个种植园区。

郑州晚报:最终我们会把花卉产业做到什么样的规模?

陈新海:我们几个股东初步的想法,未来5年,零售交易这一块能达到30万平方米,批发这一块达到25万平方米,交易额能突破20个亿。

政府也很重视,把花卉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郑州的“十二五”规划里,把惠济区作为花卉种植的核心区。

“现在我们最大的问题不是市场,是空间。没有场地,升级改造进展得很慢”

郑州晚报:就你的体会,这十几年郑州人在花卉消费上有什么变化?

陈新海:与发达国家比差别很大,比如日本,人均花卉消费高达90美元,日本人买花就像买菜一样,作为一种日常消费品。欧洲人均消费50多美元,韩国也很高,咱们花协的统计,中国人均花卉消费1美元还不到。

但与1997年、1998年相比,鲜花也算走入寻常百姓家了。当时很少有人买花,生意都是做给机关单位的,还有一些企业。现在个人家庭消费的比重已经超过团体了。

郑州晚报:这个转变从何时发生?

陈新海:2005年。

郑州晚报:在你看来,花卉这个生意是一个什么样的产业?

陈新海:肯定是朝阳产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会越来越大。不仅如此,它带动相关产业的链条很多,包括运输、包装、仓储等。

每天仅双桥市场,你知道花盆的消耗量是多少吗?

郑州晚报:多少?

陈新海:13米长的拖车,至少8车!现在我们最大的问题不是市场,是空间。没有场地,升级改造进展得很慢,没有办法才做了双桥市场。国基路还要向上发展,向上要空间。

“只要踏实干,就可以发家致富,平台是一样的,生意做好做不好要看个人”

郑州晚报:你对陈砦这些年的发展怎么看?

陈新海:抓住了机遇,上世纪90年代初修了北环路以后,陈砦占了区位优势,搞了很多集体企业。后来外来人员多了,又开始在房屋出租上下工夫,村民的房子最高盖到了16层,现在房屋出租成了主要的收入。

村里的福利也不错,年轻人和老年人都有固定的工资,老年人一年可以领14个月。

郑州晚报:你小时候的记忆里陈砦是个什么样子?

陈新海:那可差远了,草房,条件好一点的是红瓦房绿瓦房,到处是泥泞的土路。现在光外来人口就有十三四万,晚上回到家就不想再出去了,到处都是人。

郑州晚报:你觉得自己最大的优点是什么?

陈新海:没啥优点,就是踏实。市场做了十几年,我们与商户不是管理与被管理,而是一大家子人了,沟通很顺畅。我们成立了商户服务中心,专门为商户提供后勤服务,像小孩上学等事情都会帮助协调。

各方面服务搞好了,市场慢慢就会起来。当初很多拿个两三千元来创业的商户,现在都买了几套房,买了好车,有的还买了别墅。

只要踏实干,就可以发家致富,平台是一样的,生意做好做不好要看个人。

郑州晚报:比较烦心的事是什么?

陈新海:恶性竞争,打价格战,最烦的就是这。出现这样的事情市场就会出面协调。

郑州晚报:批发市场之间的竞争呢?

陈新海:这个我们不怕,双桥市场刚才你们看了,多大面积?商户是不是爆满?生意好,这个商户心里有数。当然,有些商户留是留不住的,“来了欢迎,走了欢送”,我们绝不给商户穿小鞋。

“我小时候,文化路上都看不见天,四排法桐,参天大树。我希望郑州尽快绿起来……”

郑州晚报:你作为一把手,是不是不够强势?

陈新海:我们兄弟几个搁伙计10多年,确实没红过脸。我是这样认为的,活都是几个兄弟去干的,我能走到这一步都是几个兄弟抬举我。做事,心态要放平。

(白占芳插话:你别看他平时不吭声,但关键时候就给我们拔高。最初大伙就是跟着大哥挣钱,后来都有点钱了,陈总就说,咱不能光想着挣钱,咱得经营一个事业,把花卉当成一种事业。当你把自己干的事当成一种事业时,你就停不下来了。

向双桥市场搬时,陈总又来拔高了,说现在是一种使命,啥使命?推动河南省花卉产业发展。不得了啊!大家都觉得使命在肩,只有拼命干了!(笑)

陈新海:如果只做市场的话,人家山东也能开市场,石家庄、西安也会开市场,我们有什么优势?但如果我们把花卉种植、销售这个产业链一连串地做起来,那我们就有吸引力和竞争力了。

郑州晚报:你觉得这个产业链条还包括啥?

陈新海:包装、组栽、组摆、商务应用、流通、种植、用土、花肥,种植技术、草种和园林机械……

这是一个很长的链,如果将这个链整个推动时,这个环节上的每个人都能受益,才能做成一个社会型的花卉市场,你会给社会带来各种效益,比如税收、就业等,如此一来,政府也会支持你。

郑州晚报:你对现在的郑州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吗?

陈新海:没有以前绿。以前郑州叫绿城。我小的时候,文化路上都看不见天,四排法桐,参天大树。我希望郑州尽快绿起来,也希望这个过程中有我们的贡献。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