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都来拍拍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三年的战友,一辈子的兄弟
58年前,她看上了舞台上的军官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三年的战友,一辈子的兄弟

三年的战友,一辈子的兄弟

新照片

拍摄时间:2012年

王衍礼(左) 76岁

连德林(右) 75岁

张西恩(后) 74岁

老照片

拍摄时间:1956年

王衍礼(左) 20岁

连德林(右) 19岁

张西恩(后) 18岁

连德林老先生是我市著名民间艺术家,在剪纸和民间歌谣方面造诣颇深。2008年5月27日,他被授予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剪纸艺术也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连老师想通过晚报讲一讲他和两位老战友的故事,他们三个人是老乡,老同学,老战友,老同事。记者 张翼飞 文/图

一张戴着船形帽的珍贵合影

这张照片拍摄于1956年4月,当时,照片上3个小伙子分别是20岁的王衍礼、19岁的连德林和18岁的张西恩,他们都在驻马店确山服役。

说照片珍贵,一是这张照片保存了56年;二是拍摄时,他们都戴着船形帽。在全军的历史上,这种“国际帽”只戴了3年。

入伍前,3个人同为郑州郊区十八里河人,是真正的老乡。3个人当中,连德林与张西恩是小学同学,与王衍礼是中学同学,彼此是间接的同学,也是老同学。

1956年初,他们一起入伍,同在确山炮兵部队服役。在部队,3个人形影不离。

1959年3月,他们退伍后,同时分到郑州铁路局工作,是朝夕相处的老同事。这种亲密的“四老”关系,真的不多见。

在部队的时候,因为关系太好,他们3个走路都喜欢勾肩搭背,觉得很自然。但是一次被师长看到,把他们叫到一起训了一顿。说军人要有军人形象,走路时两人一排,三人一伍,不能养成搂脖子的坏习惯。

他们入伍不久,就穿着刚刚配发的新军装,拍下合影。到他们退役时,这种军装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集资给最小的兄弟买辆自行车

他们复员到地方后,王衍礼被分配到铁路机务段任统计员,连德林是电影放映员,张西恩成为一名火车司机。虽然从事的工种不一样,但他们都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一样努力,一样出色,都多次受到单位的表彰和奖励。

1962年,正值国家困难时期,每个人经济都很紧张。3个好朋友见面后,大哥王衍礼和二哥连德林一致表示,要凑钱给最小的张西恩买辆自行车。张西恩当时是火车司机,下班经常回来很晚,公交末班车都赶不上。为了他的安全和方便,两个哥哥决定,自己节省一点,先保证张西恩骑上自行车。经过几个月的节衣缩食,当他们把崭新的自行车推到张西恩面前时,这个平时最活泼的弟弟,当即哭了起来。

后来,他们搞了个“互助金”,每个人每月拿出工资里的20元钱,凑到一起。这笔钱,谁遇到难处的时候,就拿出来用。这个“互助金”解决了大问题,后来,连德林也买了自行车。老大王衍礼,最后一个才买。

现在,这3个老友,每年都要轮流做东,聚会几次,已经形成了一种传统。不仅他们的友谊历久弥新,他们的子女间也常来常往,如同一家人。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