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68岁的老潘是手艺人,走街串巷磨刀磨剪子 这个行当的特点:背着长凳,四处吆喝 曾经走街串巷的手艺人一出现,就很热闹。现在,这些老行当却越来越少。 昨天中午,在二道街的路旁,记者遇到老手艺人潘华杰,很好奇。 “刀刃白晃晃的,这菜刀才叫锋利。”潘华杰一边磨刀一边介绍,砂轮机发出刺刺的响声。 旁边,两位居民拿着菜刀等着。 记者 柴琳琳 文/图 磨一把刀要“过三关” “磨刀、磨剪子喽……” 一辆自行车,上面绑着长凳,长凳一头固定着手摇式砂轮,另一头的篮子里装着一块磨刀石、一瓶磨刀用的水。 这就是潘华杰的“行头”。 见到他时,他正坐在长凳上,埋着头,弯腰磨刀。 “看这把刀笨成什么样了,估计都切不了菜了吧。”拿着菜刀,潘杰华观察着。 潘华杰说,现在都实行“现代化”,磨刀也用起了砂轮机。 “用这东西确实省力,不过用砂轮机磨刀是个技术活,讲究的是眼力和手劲儿的配合。” 想要把刀磨好、磨快,光靠砂轮机可不成。 潘华杰说,用砂轮机打磨后,还得先用粗油石磨,再用细油石磨,这样才能把刀磨得锋利。 稍不留神就会伤到手 说起磨刀的工序和步骤,潘华杰侃侃而谈。 “一把菜刀要经过3个粗细不一的磨刀石打磨,磨剪刀也一样。其实最复杂要数磨剪刀了,花十几分钟是常有的。”潘华杰边说边磨刀,“好了,看看刀刃白晃晃的,这菜刀才叫锋利。” 此时,潘华杰很有成就感。 “磨刀看似简单,却是个技术活呢,稍不留神就会伤到手。特别是砂轮打磨的第一环节,手指碰到飞速转动的砂轮就会出血。” 多年的磨刀生涯也让他落下了许多伤痕。 “看,手指关节经常受伤。” 对郑州大街小巷了如指掌 今年68岁的潘华杰来自驻马店,20多年前是一名木匠,后来跟着磨刀老师傅学技术,开始了“刀剪”江湖。 1989年为了生活,潘华杰孤身跑到了上海,在那里一磨就是6年。 随后,亲戚介绍去北京,做起了“北漂”,在那里待了一年。 如今,潘华杰在郑州待了8年,几乎走遍了每一个小区,对市区的大街小巷了如指掌。 潘华杰说,干这行不能走路,走不了几个街道就累了;坐公交也不方便,有些地方不通车;只能靠骑自行车大街小巷游走。 “背着长凳,早出晚归,四处吆喝,谁要磨刀就停下,磨完就换下一个小区,没有固定摆摊地点,也不需要店面。” 一天能磨十几把 “一把菜刀5块钱,剪刀3块钱,一天能磨十几把,星期六星期天能磨二十几把。” 潘华杰说,最怕下雨天,生意会少许多。 现在,潘华杰和老伴租住在蜜蜂张小区。 老伴在医学院内打扫卫生,两个人的生活还算过得去。 “现在从事磨刀行业的越来越少,年轻人怕累不愿干,加上现在新型小区管得比较严不让进,都是这个行业没落的原因。”不过潘华杰说,只要还能干得动,就会一直坚持下去。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