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要做好准备早适应 业内建议的小升初择校“五要素”家长千万别忽视 从三月份开始,小升初选拔考试已拉开序幕。四月份更多的学校将举行选拔考试。在“孩子的小升初”论坛里,多数家长留言的关键词是“选拔考试”“择校”“求解答”等。“家长稍有不当,就会误了孩子一生。”六年级班主任林老师说,比如让孩子多次参加选拔考试、不顾实际情况的盲目择名校等情况,就对孩子影响非常大。那么,家长究竟如何做才能既不影响孩子学习,又能升入最适合他的学校,以便在后期学习中逐步实现名校梦?本报对教育及相关人士进行了采访。 记者 唐善普 A 关键词:听讲座 多沟通 家长最好带着孩子一块听 每年的初中学校举办小升初讲座都会吸引许多听众,今年也不例外。但记者在去年及不久前听的四场讲座中发现,听讲座的大多是家长,学生不足四成。 在前不久联大教育集团和枫杨外国语学校的2012年小升初讲座上,对“为什么不让孩子来”?苏女士的理由是“孩子在辅导班补课”。“小孩子也不懂,让她来干什么?”一家长反问道。 据了解,小升初考前讲座,学校负责人及招生办人员会到场,就学校情况、如何帮孩子做好考试准备、小升初选校注意事项、如何适应中学学习生活等进行讲解,目的就是让孩子和家长熟悉了解学校情况及报考信息。 “带孩子来听讲座的家长值得表扬。”枫杨外国语的邢老师说,小升初是孩子的事,他的人生规划不能由家长一手包办,家长有必要带孩子到现场多了解学校特点,让他自己寻找喜欢的学校。 “家长都希望孩子得到优质教育,但由于学校的文化氛围、教学特长和传统、底蕴不同,对孩子的影响也各异。”联大童铭教育中心副校长徐薇认为,孩子的路要自己走,家长最好带孩子一块听小升初相关讲座,提前了解未来老师的水平及是否感兴趣。 邢老师提醒家长:“小升初”阶段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好时机,要多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机会。学会做倾听者,鼓励孩子发表看法,这对学习及素质培养有益处。 B 关键词:选拔考试 别贪多 选择性参加,最多两次即可 C 关键词:择名校 不盲从 综合孩子情况适合的才是最好 抱着孩子简历四处投递、参加多所名校考试、托人“打招呼”……采访发现,一些家长盲目陷入择校的怪圈,不管孩子基础如何,也不顾经济条件,追名校的心理很严重。 “家长死追热点初中并不理智。这些学校的大多数学生基础较好,学习和理解能力突出,学校的教学要求会比一般学校高,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可能跟不上,很容易掉队。”某校招生办的李老师说。家长认为孩子只要上好学校成绩就能“冲”上来的想法太理想化了。 大山教育集团副校长郑学春认为:家长为孩子选什么样的学校,要根据孩子具体情况定。如果成绩好学习能力强,不妨通过选拔来上更好的学校。不能自觉学习的,即便设法上了名校,成绩跟不上会失去学习兴趣,反而害了孩子。 据招生办的李老师分析,学校环境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指学科设置和教学、学校的常规管理及教学设备、周边环境等。“软环境”如校班风气、教师人格特点及教育方法等对孩子影响很大。单纯抱着“名校出好学生”的心态择校,如果没能遇到适合孩子的教师,即“软环境”没选好,风险可想而知。 “其实很多初中都不错,但现在家长都忙着到处投材料,不能冷静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甚至对选的学校也不真的了解。”这位校长提醒家长,以往学生的择校经验只可参考,适合孩子的学校才是最好的。 D 关键词:TA建议 多权衡 “选校五要素”家长千万别忽略 一是别“扎堆”同档次学校 每年名校的选拔都吸引数千人参加,但落榜占绝大多数。“选学校要有策略。”邢老师给家长支了两招。首先,同档次的学校要多关注,若目标校只有一个,风险会很大;其次,同档次学校选择要有梯度。避免一所上不了、其他好学校都上不了的风险。有了梯度,升学才可进可退。 二要慎选“寄宿学校” 一些家长盲目让孩子上寄宿学校,结果学校没管住,家长也管不了,孩子养成很多坏习惯。徐薇说,个性独立、性格开朗、自主能力强的学生易适应寄宿学校,但面对学业压力,很多孩子心理上会产生临时性问题,需要家长及时关心和疏导。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家长,什么学校都不能替代家长的督促作用。“家长要考虑学校管理水平并分析孩子的情况。独立能力强的可选‘寄宿’,反之,要先培养其独立生活和学习能力。” 三看学校校风 “选学校不能只听名气不顾校风。校风是学校办学多年的文化积淀,好的校风能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学习风气,有利孩子心理发展和学业提升。”徐薇认为“管理细节”最能体现校风。如传达室的管理、厕所的清洁、校园的环境、社团活动、学科特色课程设置等,都能看出学校管理的严谨、规范程度。家长可到校门口“道听途说”、询问并观察几次,就能了解该校大概的校风。 四要考虑办学特色 在郑学春看来,未来高校招生会更加凸显多元化。家长不要过于看重学业成绩而忽视孩子特长的进一步发展。很多热点初中均有体育、艺术类特长生,家长可根据孩子特长有针对性选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让孩子的独特优势能更突出,为将来的发展增添更多的出路。一些初中尽管办学特色明显,如果与孩子特长不融合,家长要懂得放弃。 五给孩子留下充足时间 不少家长一味舍近求远追名校,跨行政区选择学校,导致孩子每天把很多时间消耗在上学途中。对此,郑学春很不赞成家长盲目择校:一方面孩子因为睡眠时间少而影响身体发育,另一方面,因为学习时间有限导致学习负担加重。孩子的未来三年不仅需要求学,也需要健康的身体。家长在选校的同时,千万不能忽视孩子的脚下交通,应尽量给孩子留下充足的支配时间。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