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村支书带领老人、女人热火冲天 要把“留守村”打造成“桃花源” 该村3年无一起刑事、治安案件,村民乐出义工,路不拾遗,“快乐并幸福着” 昨日,登封市大冶镇垌头村村民董占魁向记者反映,该村支书董军政正在领着村里的老人、女人建文化大院、知青博物馆、农民书画院、休闲钓鱼台、会议中心、快乐冲关乐透天——预计五一假期前就能基本建成接待各方客人。届时,来垌头村参观游玩的人就会充分享受“桃花源”的幸福体验,感受农村休闲快乐、淳朴的民风民俗。 村支书董军政介绍,该村3年无一起刑事案件、无一起治安案件、无一起上访案件,现在垌头村路不拾遗,有村民丢失手机、钱包后,直接就到村委去领回,因为村民已经形成了拾到物品立刻交公的习惯。记者 袁建龙 文/图 老人、女人要打造现代“桃花源” 走进垌头村,迎面而来的是街两边整齐的宣传标语和文明热情的村民,在村民的指引下,记者发现,许多老人、女人正在三五成群地忙碌着,有的浇水,有的平整土地,有的整理池塘边的沙岸……他们在嬉笑声中,迸发出年轻人般的激情和活力。 村民王玉枝大婶激动地说:“以前村里的男人都出去打工了,村里的老人、女人、孩子吵架、赌博,乱得不成样,现在可好了,大家都在干事了!”村支书带领村里留守的老人、女人忙得不亦乐乎:修建农家乐饭店、农民书画院、文化大院、休闲钓鱼台、快乐冲关乐透天、知青博物馆、联欢大舞台,还在建设100多亩的采摘园等“一系列大工程”,要把森林边的小山村建成“桃花源”。现在村民们普遍的感受是:快乐并幸福着! 爱国歌曲唱出精神文明新天地 19时许,垌头村文化大院里村民正在列队排练诗歌剧《东方红》、豫剧《朝阳沟》、歌舞剧《在希望的田野上》…… 村民焦大娟告诉记者,她们天天来唱歌跳舞,刚开始一些家庭还反对,怕她们变坏了,谁知她们更加懂得照顾家了,特别是反对最强烈的老人,现在享受到了儿女的孝顺后,反而成了最支持的“铁杆观众”了。 村支书董军政感叹地说,近年来,村民生活条件大提高,但有钱之后,好多村民却无所适从,不良的生活方式开始抬头。许多文化活动,就像流水一样匆匆而过,没有流下一丝痕迹。为了让村民找回精神生活的快乐,村两委开始组织村民天天唱爱国歌曲,提倡爱国、爱党、爱家、爱人民,没想到村民积极性很高。已经把爱国歌曲唱到西柏坡、湖南韶山、安徽小岗村、新乡刘庄、巩义竹林镇,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垌头村的“天天歌舞会”活动受到了中央一套的关注和高度赞赏,制作了专题《会唱歌的村庄》。中央党校和天津大学一些教授参观后感叹:“爱国歌曲脍炙人口,优美动听。通过唱歌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增加爱家、爱集体、爱国之情,创造了村民间团结和谐争先的新风尚。” “义务劳动”不是遥远的回忆 那么多村民一起劳动,你们怎样发报酬啊?报酬!村支书董军政愣了一下,笑了,这里村民劳动没有报酬,只是一种自觉的“义务劳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义务劳动”这个词已经陌生而又遥远。可是我们在垌头村看到了这种闪闪发光的集体奉献精神。 垌头村集体劳动完全是义务的,尽管这样,村民的热情却非常高。去年,村里修路,村民冒着酷暑,硬是自己修了一条两公里长的水泥路。 正闲聊间,记者问一位50岁左右的妇女,“你们董支书咋样”?她回答:“好得很,他父亲就是我们的老支书,当了30多年。”为啥还让他当?她马上回答:“他父亲的优良品质他都继承了。”这令人不由得想起一句话:“天地之间有杆秤,秤砣就是老百姓!” 村支书董军政说,该村3年无一起刑事案件、无一起治安案件、无一起上访案件,现在垌头村路不拾遗,有村民丢失手机、钱包后,直接就到村委去领回,因为村民已经形成了拾到物品立刻交公的习惯。这些文明现象,也是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村社区的一部分,现代社会中的“桃花源”。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