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医院限收医保患者
警示加快破除以药养医
老闵视点
读者来信
买火车票上铺命中率咋恁高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老闵视点

用什么保证

“监督力度”

□闵良臣 晚报评论员

4月23日,《学习时报》发表署名文章《监督力度不能为官员级别所限》,其中有些说法不大符合实际。官员的好坏虽然与监督有关,但更在于制度设计。我们现在的制度设计中并非没有监督,只是设计的那种监督不具操作性。

那么,对各级官员监督了这么多年,为何在有些地方始终不见大的成效呢?除了“制度建设”、“总统也是靠不住的”等之外,还有极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难在对我们一些官员或叫领导干部的“身份定位”上。你看,动不动就把官员看成是“宝贵财富”——殊不知,人的身份一特殊,就难监督。如果把官员也看做是一个普通公民,看做是公民中的一分子,真的实践毛泽东那句名言,即“革命工作没有贵贱之分,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有些人还会有那样一种“身份优越感”吗?而有些人一旦没了那种身份优越感,首先,他自己就不敢胡作非为;其次,对这种没有身份优越感的人监督起来自然也要容易得多。

曾看到过一篇记者专稿,说作为从事舆论监督的记者,在采访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尴尬:群众指责干部办事不公,干部埋怨群众思想偏激。虽说群众占有人群优势,但干部却具有权威地位,僵持半天,问题还在那儿摆着。可只要媒体一披露,双方的指责埋怨就停止了。至于谁来承担责任,却没了下文,于是赢了理的群众纳闷:一些干部为什么连承认错误、赔礼道歉的勇气都没有?专稿中还说,缺乏批评精神的干部是不负责任的干部,由这样的干部队伍形成的社会环境,不适合民主成长,不适合文化进步和经济发展。

那么,干部为何缺乏承认错误的勇气呢?说白了,就是“身份”在作怪。一些干部总认为自己身份高于百姓,因此在这些人内心认定,向百姓承认错误是“掉身份”的事。所以说,只有让干部把自己的身份也定位在一个普通公民上,有些人承认起错误来才不会那么难。

曾在一本刊物上读到过一篇题为《干部的作风》的文章,希望我们社会能对权力全方位、全过程地监督。可是如果我们不能“降低”官员的身份定位,总是让官员“自我感觉良好”,甚至有一种很强的优越感,那么,什么全方位、全过程地监督都将因难起作用而成为一句空话。

说到这里,记起有次与一位身份定位于省厅要员的老朋友进餐,闲谈中他坦承,平时也总是看不惯那些耍特权的人,且时时提醒自己,可每当自己驾着有“GA厅”这特殊标志的车上路后,那种“特权”的感觉似乎就身不由己地滋生了。由此可见,且不说那些与我这位朋友相比等而下之以耍特权为荣的人了,即使有如我这位有着清醒认识的朋友,由于“身份定位”特殊,不是也会不自觉地就有了“特权感”吗?

鉴于此,制度建设固然重要,但官员身份的定位对官员监督实际上可能会起着更大的作用。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