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0版:中原访谈录 上一版3  4下一版
陈南:守业者的空间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陈南:守业者的空间
本期嘉宾 陈南 郑州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相信价值,相信价值观

三全的办公楼里,至今陈列着一方小小的石磨。举事之初,陈泽民正是用这方石磨转出一番天地,写下一段传奇。

当时,长子陈南23岁。在他看来,这之前和之后的很多事情都是波澜不惊的,没有刻意为之,也没有始料未及。17年后,陈南走上前台,又3年,他开始赋予三全新的含义。

“没有人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陈南说,“20年前是这样,20年后依然是这样。我们可以做的,就是顺应时时发生的变化,在变化中寻找、抓住机会……”

富二代,守业者,接班人……这些“标签”都在陈南的观察和思考中一一化解,包括那些非左即右的问题,“你是规避风险还是抢占机会?”

没有标准答案,陈南很清楚自己需要做的事——为三全找到新的成长空间。而对于陈氏家族来说,“早晚都要退到幕后,目前公司的十几个高管中只有一名家庭成员,全国400多位中层管理人员更是来自五湖四海。我们更相信组织和专业的力量,心态都放得很平”。

对于父亲,陈南说,“他是个开明的人”;对于陈南,看来也是。记者 张新彬 辛晓青/文 马健/图

“做董事长该做的事,对一线的经营参与得很少”

郑州晚报:你接任三全董事长快3年了,对自己怎么评价?

陈南:评价还早吧,但是给自己一个定位,就是做董事长该做的事,对一线的经营参与得很少,更超脱一些去考虑企业发展的问题。

郑州晚报:分享一下你的思考?

陈南:今年是三全成立20周年,我们提出来一个口号,就是专业专注。我们觉得这个行业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所以还是把精力集中,不要受到外部的干扰。

这个空间一个是中国的城镇化,一个是家庭的小型化,都带来了生活节奏的加快,随之产生相应的消费模式——速冻食品就是这个消费模式的代表。

三全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最早我们的定位是中华汤圆王,就是以生产一个好产品作为企业存在的价值。后来汤圆做成全国第一了,企业未来的成长空间在哪?所以我们又给企业一个新的定位,叫做中国速冻食品专家,这样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就找到了,又给三全带来了10年的快速成长的空间。

所以做企业,除了做好产品,战略方向和企业定位很重要,找到发展空间才有成长的动力。那么,现在我们给自己一个新的定位——餐桌食品的最佳供应商。

“做企业最怕的是没有方向,所以我们更多的是寻找战略空间”

郑州晚报:你们把三全的空间进一步打开了。

陈南:其实每个企业的战略就是取舍嘛,战略的明晰就是告诉公司所有的人,未来一段时间,我们要做什么,这是凝聚各种资源、力量的一个目标,是公司发展的方向。做企业最怕的是没有方向,所以我们更多的是寻找战略空间。

郑州晚报:你对这个新的定位有信心吗?

陈南:过去我们的产品渠道超过90%都是商超,通过商超其实都是进入家庭,这是第一个餐桌。另外还有第二个餐桌,就是餐厅。

在日本,通过配餐公司或者其他渠道进入餐厅的预制食品,占到销量的七成(我们国内一成都不到)。

我理解,对餐厅来说,现场成本将越来越高,包括人工、房租等,所以发展的趋势就是尽量压缩后厨的面积,增加营业的面积。这样的话,预制食品、半成品的需求空间就出来了,方便、成本更低。

如果我们把这两个餐桌的空间都找到,那就是三全未来10年、20年又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郑州晚报:看来这是你接任以来做的最重要的事。

陈南:也不是我个人提出来的,这是集体研究的结果,咱不能贪功(笑)。

“衡量中产阶级的标准不是有车有房,而是敢不敢消费”

郑州晚报:国外的市场怎么样?

陈南:简餐市场规模很大,国外没有那么多高级酒楼,大量的就是简餐。中国的市场很怪,就是两头,高端很好,低端很好,中端不行。未来的趋势肯定是中间大,两头小,像我们这种中间层次的消费……

郑州晚报:你不属于中间层次吧?

陈南:(笑……)作为一个驴友我消费很低的,出去两天连车费一共花了60块钱,基本上属于对当地GDP拉动很小的。

郑州晚报:那所谓的中产阶层就更不敢消费了。

陈南:是啊,咱们的税收对中产阶级还是重了点,目前的起征点显然还是需要调整的。我觉得衡量中产阶级的标准不是有车有房,而是敢不敢消费,是吧?说实话中国人的实际购买意愿和潜在购买力还是比较高的,但是保障能力弱有所顾忌,这是大家不敢消费的原因。

郑州晚报:现在对富人移民的关注也比较多……

陈南:我没有移民,但是个人觉得不必要对这种事贴什么标签。回顾两件事,我觉得更容易客观看待这个现象,第一个是清末搞洋务运动国家派出了很多学童留洋,这批人后来对近代中国各个领域的影响之深远至今未能企及。现在民间自发的,省吃俭用以一国向多国的学习也只有在当今中国经济发展和重视学习的传统双重背景下才能得以实现,这种以学习为目的的人口迁徙流动可能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罕见的,更是未来中国在劳动力优势消失后经济发展的新动力。第二个是1997年香港回归前,很多港人因为缺乏对一国两制的了解而大量移民海外,事实证明政策是可信的,之后大量港人又逐渐回流,所以在政策上我很赞成现在中央提出的“不折腾”。

“不能拿我们的发展和人家的停滞作比较,人家停滞了十几年,但绝对值还是比我们高”

郑州晚报:谈谈目前的经济形势?

陈南:宏观的?

郑州晚报:对。

陈南:全球范围内都不太明朗吧,未来发展的空间不明确。像欧美,社会经济发展在传统产业领域已经非常成熟,消费到极致了,金融杠杆也运用到极致了,还往哪儿发展?从工业化到信息化,每次新产业革命都是推动一个时期社会经济进步的主要动力,现在全世界都在寻找下一场新的产业机会,不过目前好像还没有明确的方向。

日本更惨,工业化时代赶上了,但是在信息化时代落伍了。日本人说荒废的10年,其实是20年,这20年日本在产业创新上没有出现什么新的东西。

但即使如此我们也需要客观地看待当今发达国家的现状。虽然发展速度放缓或停滞,但绝对值还是比我们高,环境品质还是比我们好,交通网络、城市配套、社会管理、公民福利、人文修养都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

橄榄形的社会结构非常明显,在欧美的大街上你很少看到穿名牌衣服的,车都是家庭用的两厢车为主,宾利啊、奔驰啊,可能比郑州还少。社会的均富状况比较强,但是也有弱点,就是大家去创业奋斗的意识很淡薄。

“食品安全最大的隐患是源头的小农经济和加工环节的工业化之间的矛盾”

郑州晚报:招工情况怎么样?

陈南:我们还可以,但招工难会是一个长期趋势。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的人均年龄上升很快,而印度现在人均年龄才25岁,青壮年的比例比较高。

郑州晚报:食品安全的问题关键在哪儿呢?

陈南:对食品企业来讲这是生死攸关的大问题,如果我们理性分析的话,我认为对于目前的状况,最大的隐患是源头的小农经济和加工环节的工业化之间的矛盾,就是加工制造过程已经很大很规范,但是源头太分散。

你看从国内这几次大的食品事故上,从三聚氰胺到瘦肉精,都是源头出现问题。对加工企业来说,聚集度越来越高,企业都很大,违法成本很高,一个事故出来,蒸发几个亿几十个亿的市值都有可能,所以他主观故意犯错的可能性非常小。

所以我们一直呼吁,一定要解决源头的问题,源头集约化是未来的一个方向。

我负责任地讲,请大家还是相信大的品牌,他们有检测能力为消费者把关,他们比你更担心出事。

“我们总是要面对选择,你是规避风险优先,还是抢占机遇优先?”

郑州晚报:民营企业的状况怎么样?

陈南:很多企业现在不愿意做实业,就是实业太辛苦了。运营管理的难度比较大,操心多,所以很多人都去做投资。

我觉得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如果都去做投资,创造财富的人越来越少,传导财富的人越来越多,这个趋势值得警惕。

郑州晚报:有人评价你稳健,也有人评价你保守……

陈南:我们总是要面对选择,你是规避风险优先?还是抢占机遇优先?这个没有标准答案……

郑州晚报:三全创立的时候你23岁,在这之前你曾经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

陈南:没有特设的目标,都是走一步看一步,我想我父亲也是这样的,不会从一开始就想到最后的结果。都是不断修正的,20年间公司定位都调整了三次了嘛!

要是现在让我去想象20年后的企业是什么样?我肯定也不知道,只能去顺应时时发生的变化,在变化中寻找、抓住机会……

郑州晚报:你曾经说你是个守望者,你在守望什么?

陈南:那不是我说的,那是媒体写的,明显不是我的风格啊(笑)!

郑州晚报:有一天你离开一线的话,继任者会不会还是家族成员?

陈南:那不一定。我们现在十几个高管,只有一个家族成员。

这样说吧,在很多人认为关键岗位如财务、采购、包括基建,都是职业经理人在做,而且做得很好很专业。

郑州晚报:你眼中你的父亲是什么样的人 ?

陈南:开明的人,这一点对我影响最深。

他把企业看成社会财富,我们只是这个财富的一个管理者。如果从这个角度看,大家的心态就放得很平和了。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