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郑州最“烦人”交警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兢兢业业办学 真真切切助学
杨华民用行动诠释了
新时期河南人的“三平精神”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黄保卫:
杨华民用行动诠释了
新时期河南人的“三平精神”

杨华民用行动诠释了

新时期河南人的“三平精神”

这两天,央视的走基层节目连续报道了成为“郑州城市名片”的郑州交警杨华民,晚报随后推出“郑州最‘烦人’交警杨华民”系列报道。

身为老杨的上级领导,郑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黄保卫,郑州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支队长窦立勇接受了晚报记者的采访。

黄保卫说:“杨华民同志是郑州市公安局数千名默默无闻、坚守奉献在基层一线的民警的一个缩影。”

记者 刘德华

杨华民同志是我局交巡警支队一名普通的民警,从事着平凡的工作,但他能十三年如一日,胸怀一腔热情,执着一份信念,追求着一个理想,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从杨华民身上,我们可以读懂什么叫忠诚执着。

13年来,他扎身基层,坚守平凡岗位,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在三尺岗台上践行着一个人民警察对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也诠释出了新时期河南人的“三平精神”。

从杨华民身上,我们可以读懂什么叫爱岗敬业。

13年来,他热爱自己的工作,发明“四勤、四快、两提前”工作法,治好了郑州最堵的路口;他所在的交通岗是郑州唯一一处以执勤民警名字命名的“交通示范岗”。

从杨华民身上,我们可以读懂什么叫真心为民。

13年来,他在尽心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思考更多的是如何立足三尺岗台,更好地为过往群众服务。

一个人在一个阶段甘于奉献、不计名利、恪尽职守也许不难,难的是能够十几年如一日,始终矢志不渝、坚持不懈。而杨华民同志就是这样一个人,胸怀理想,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在平凡岗位上、在努力工作中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最大化。

杨华民同志是郑州市公安局数千名默默无闻、坚守奉献在基层一线的民警的一个缩影,正是他们这么一群信仰坚定、执着追求、务实重做的中坚力量,推动着郑州公安事业不断前进、不断跨越。

郑州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支队长窦立勇:

让杨华民的精神感染全市每一位交警

杨华民及其示范岗组取得的成功,离不开上级部门和领导的关心,离不开身边同事和家人的帮助,更离不开群众的支持。

他和他的岗组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肯定,既是对杨华民个人的认可,也是对郑州交警队伍的认可。

在此,我代表全市交警对各级领导、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

近年来,我们坚持按照公安部、省公安厅的要求,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公安局党委的领导下,广大交警尽职尽责,立足岗位,无私奉献,涌现出了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典型。仅去年就有11个集体和近100名个人先后受到公安部、省、市各级公安机关的表彰。

2010年,省委书记卢展工亲临交警支队调研,给予郑州交警最辛苦的评价,省公安厅号召全省交警向郑州交警学习,市委、市政府连续两次发出通知号召学习交警支队。

杨华民同志和他的岗组就是这些先进群体和个人的杰出代表,是郑州交警精神的集中展示。

杨华民和他的岗组文明执法、耐心管理是孟建柱部长提出的“理性、平和、规范、文明”执法要求的具体落实;动员周边群众、单位,参与、配合交通管理,是市委、市政府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的具体实践;爱岗敬业、始终如一的品质,是全市公安工作“四个满意”的行动追求;“四勤四快”的交通疏导工作法,便民利民的服务措施,规范的执法,依靠团队的精神是郑州交警“四个一”管理理念的生动实践。

我们将在全市交警中开展学习活动,让杨华民的精神感染到每一位交警,全力打造团结、和谐、坚韧、向上的郑州交警品牌,努力创造安全、畅通、有序的交通环境。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